本报讯 “我们三里寨、南杨庄等4个村成立了经济种植合作公司,今年投资620万元建成了16个蔬菜日光节能温室,除11.5亩葡萄没有结果实外,其他瓜果、西红柿等已经收益13万元。西红柿卖完后,准备种植草莓和白菜、香菜等叶菜。这样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30多户脱贫户、低保户打工就业。”8月27日,应县金城镇副镇长高邦高兴地告诉笔者。应县金城镇立足本地优势,坚持党组织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出了“资源禀赋、招商合作、科研转化、资产盘活、抱团发展”五张牌,蹚出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应县金城镇地处县城中心,共有21个行政村,其中城中村7个、郊区村14个。该镇城外的14个村子发挥近郊优势,打出“资源禀赋”牌,发挥了土地多、离城近、销售快的近郊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全镇郊区蔬菜日光节能温室已经发展到185个,今年村集体新增蔬菜日光节能温室21个,预计南杨庄、八里坡两个村村集体年收入将达到120万元。
镇村两级党组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城镇北面村庄盐碱地广阔的优势,打出“招商合作”牌,通过招商引资,做盐碱地治理大文章。镇村两级党组织引进了顺宏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范寨村打造海水稻示范基地,培育种植了低镉、耐旱、耐盐碱的海水稻1000亩,去年亩产达到300公斤,含硒量达到普通大米的7.2倍。明年,镇党委将依托周边吴庄、苏寨等村盐碱荒地优势,将扩大种植规模到3000亩。
该镇还坚持合作社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签订了“万亩一场”框架协议,发挥环境优势,打出“科研转化”牌。与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彭锋茹、梅汝鸿教授,山西农业大学王慧博士签订了技术专家聘用协议,开展了土壤改良试验,进行盐碱地种植海水稻试验研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并开展了益微SOD提取试验,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镇党委镇政府将建设水上游乐场,计划建设总占地200余亩的鱼塘2个,打造集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该镇还充分发挥城中村人口集中、市场繁荣、资产利用率高的地理优势,将7个城中村的集体固定资产资源挖掘出来,打出“资产盘活”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东南角村的农贸市场是全县最大的市场,占地面积70亩,而且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过去每年承包费为68万元,今年,镇村两级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增加了承包费10万元。
全镇在推行“支部+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镇党委提出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思路,由支部引领,推动村企联建共建、融合发展。并将村里资源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集体收益。范寨村以350亩盐碱荒地入股,通过合作社经营管理,每年集体收益至少达25万元。镇党委计划下一步将整合周边吴庄、苏寨等村盐碱荒地资源优势,通过荒地入股,以强带弱带动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马占富 赵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