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古绛镇下高池村党支部抓党建、强队伍、夯基础、兴产业、谋发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了全村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党建助推基层治理
下高池村是2020年5月由原下高池、小张、岗底3村合并的,共有14个居民组2849口人。
下高池村党支部合并后,坚持把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作为党建的首要任务,奉行“六坚持”:坚持党日活动常抓不懈,紧抓“学”这个节点,落实“做”这个关键,将党员干部置于人民群众有效监督之下;坚持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沟通形成合力;坚持对党员干部进行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践行初心,履职尽责;坚持发挥党员干部榜样引领作用,先后涌现党员科技示范户10户、党员产业经营带领人15名;坚持做好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3名、重点发展对象3名、发展新党员9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后劲;坚持发挥网格管理连接纽带作用,力争苗头早发现、矛盾早化解、纠纷及时调、问题不上交。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下高池村地处丘陵,无资源,无企业。为挣脱靠天吃饭束缚,尽快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2015年冬,时任原下高池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吉带领党员干部及部分村民60人赴长治市长子县参观取经,并于2016年春成立了“绛县安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着手兴建拱棚,瞄定季节空档,种植圆椒、直椒、西红柿、西葫芦。如今,全村拱棚扩展到68个200余亩;韭菜大棚32个70余亩。去年每亩纯收入上万元,仅此一项村民总收入280余万元,集体收入10万余元。
村民张贵才原先靠三轮车拉砖为生,一年下来不见多少钱。两个儿子升学困难,面临娶媳妇的压力。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他建了10亩拱棚,年收入10余万元,不仅脱贫为俩儿子成了家,盖了新房,买了轿车,还有存款。村里这种“打翻身仗”的还有不少户。今年,村民赵孟孟、王秋林等3户,投资50余万元,上了10亩温室大棚种植草莓,今年底就有收益回报。
实干创新振兴乡村
王长吉是位在职40多年的基层干部,在当地干部群众中颇有威信。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真抓实干。为改变新村工作条件,方便村民出行与田间使用大型机械,带领村民继拓宽村中主干道路1公里、改造硬化通往田间道路5条共计6公里后,最后一条长940米的田间公路也正在抓紧施工。
下高池村党支部针对并村后利用废弃闲置宅基地,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2间360平方米,现已完成装修,添置桌椅100余套,各项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很快就将完工。
目前,该村正在兴建300亩节水喷灌示范园。为谋取全村长远发展、促进治理与振兴,去年下半年至今,多次聘请县农业技术人员来村授课,对村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村里还组织村民到太谷观摩学习,与县种业公司签订繁育小麦优种1200亩合同,仅今年夏收一季,村民就增收50余万元。
张广瑞 李治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