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谷子在旱作可持续农业、功能农业等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大力发展谷子产业。目前,全国谷子种植面积约2000万亩。山西小米是我省杂粮王国的“黄金名片”,谷子常年播种面积在300-350万亩,居全国第二,晋谷21号等优质品种闻名全国。但品种生育期长、易倒伏、不抗除草剂,育种手段落后,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消费以原粮为主,附加值不高,产品优质不优价等问题限制着谷子产业的发展。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从五方面开展工作。
实施良种攻关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原始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实施谷子良种攻关工程,利用现代育种手段选育高产优质、抗除草剂抗病、适应机械化生产、广适性好、有市场竞争力的谷子品种,并在相关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切实提升谷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针对限制我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围绕良种选育、旱作机械化栽培、谷田质量提升、谷子产品精深加工、优质小米形成的分子机理和环境调控等关键技术协作攻关,强化特色、增强优势,促进谷子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开展协同推广,优化布局产业基地。实施好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推广一批适用品种,集成一批先进技术,打造一批示范基地。优选晋谷21号、沁黄2号、长生13和张杂10号等4个系列品种;重点集成机械覆膜穴播、膜侧探墒沟播、种肥同播、种子包衣、机械中耕培土防倒、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机械收获等技术示范推广,构建谷子有机旱作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探索建立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合理分工、高效协作、优势互补的新机制;在广灵、繁峙、太谷、沁县等县区分别打造晋北优质谷子生产基地、杂交谷子高产生产基地、现代谷子生产基地、晋东南优质谷子有机旱作轻简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4000亩,辐射带动1.5万亩。构建种子生产技术规范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布局优化制种基地。
打造区域品牌,强化“山西小米”影响力。持续打造“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让“小米还是山西的好”成为社会共识,扩大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在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推动下,凝聚共识,发挥体系作用,统筹高校、企业、市场等资源,形成合力,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科研单位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米产品,加强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挖掘品牌文化,坚持宣传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
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产业人才队伍。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价,定期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更多的产业一线技术人员,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谷子产业人才队伍。
原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