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五谷丰熟。果园中、田野上、菜地里,红艳艳的果实、沉甸甸的稻谷、绿油油的菜叶……左权大地,沃野生金,氤氲着香甜的丰收气息,由南至北硕果累累、谷物满仓,田畴阡陌处处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核桃托管助农增收
金秋九月,左权县36万亩核桃喜获丰收,走进左权县拐儿镇九龙岗核桃园区,往日宁静的核桃园一下变得热闹起来,到处是忙着采摘核桃的村民,有的在敲打,有的在捡拾,有的在剥青皮……左权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已有千余年的种植历史,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和“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
近年来,左权县围绕从“核桃产业大县”迈进“核桃产业强县”的目标,连片集中搞基地,创新模式建庄园,核桃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核桃树种植面积已达到36万亩,结果面积20万亩;核桃株数合计580万株,结果树360万株;核桃正常年份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3亿元;核桃专业合作社200余个,入会社员达到9000余户,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000余元……这一串数字表明,核桃当之无愧是左权农民稳定增收的第一大传统产业。
为了让核桃成为左权留得住、可致富、有未来的产业,左权县还创造性地提出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链长的核桃产业链,制订《左权县核桃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狠抓上游种植管理和下游加工营销两个重要环节,使核桃这个传统优势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左权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上游种植环节,左权县推行核桃树“全方位、抢救性、保姆式”托管。全力实施核桃产业全面托管服务,推行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务模式;建立树权农户+托管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核桃专业合作社、核桃技术服务队)+企业(县核桃产业协会及下属加工销售企业)“三位一体”的经营管理体系。其中,对确定为托管试点的托管服务组织给予政策补助,为打造左权核桃品牌、实现核桃产业规模化发展探索路径。2022年,左权县共投入1300余万元,通过招投标确定托管组织7支,在主产区拐儿、麻田、桐峪、芹泉、羊角、辽阳6个乡镇开展3万亩核桃托管服务。
在下游加工营销环节,该县引进山东金典实业有限公司与左权县扶贫开发公司合作,成立了山西金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核桃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2亿元,实施2万吨核桃加工出口贸易项目。同时投资1000多万元,扶持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项目改造升级和收购及初加工基地建设。经过技改后,麻田顺康公司一跃成为年消化核桃原品1.35万吨、产值3.2亿元、利税实现9600万元的大型核桃深加工企业。
中药材成致富“良药”
9月12日,左权县羊角乡南峪沟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有的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在犁地,有的人拿着耙在分拣药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南峪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彦军乐呵呵地说:“看这黄芩根,这么粗,今年的长势可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近年来,左权县充分发挥当地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地理气候优势,提出了建设“有机中药材大县”的目标,推动中药材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使中药材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
2022年初,该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并举,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全面打造“左权连翘”品牌,使“小连翘”成为村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乡村振兴多方共赢局面。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为保证野生中药材品性,左权县通过包保督导、宣传引导、执法巡逻、排查管控等措施,对15万亩野生中药材实行集中管护,防止抢青现象发生,确保野生中药材按规定时间采收。
道地药材是中药的“魂”。左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巨维荣深谙这个道理,他组织专人积极申报认证道地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左权连翘国家地理标志,“要打造具有地方特性道地中药材地理品牌,以品牌带动连翘高质高效发展。”目前,左权县正在与浙江理工大学,山西省林科院、中药材协会等二十余个部门合作,积极筹建“科创中国·山西连翘联合体”。
在种植中药材的基础上,左权县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该县以康益恒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通过“1+5+N”的模式,推动药兴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寒王现代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馨源丰商贸公司等5个小型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带动全县村集体、农户发展种植,构建集种植、管护、采收、加工、销售、品牌认证于一体的全新产业链,实现本地中药材全部就地加工转换,提升转换价值,年加工中药材突被1万吨,产值达4亿元。同时,围绕中药材种植的整体布局,以“一廊一带”(“百里画廊”和“太行一号”旅游线)和“两园两区”(寒王、羊角两个示范园、辐射区)为重点,利用荒山荒坡、撂荒地、地边、路边,择优选择易推广、产量大、收益高的“连翘”品种在全县推广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
“黑山羊”变身“致富羊”
左权县山大坡广,水草丰盛,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养殖山羊的传统。近年来,该县依托当地地理优势,通过规模性企业、创办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山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县山羊养殖初具规模。
左权县养羊产业链由分管副县长任链长,县直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专职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羊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左权羊”品牌。为此,该县出台三项实施细则。一是整体布局,科学规划。建立了养羊产业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模式,实现养羊产业育种、育肥、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把左权建设成全国知名的肉羊饲养、育种育肥、加工、交易基地。采取育肥羊委托代管模式,即公司提供羊苗、饲料、药物、疫苗等物料供应及销售环节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制定肉羊饲养环节所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市场信息传达、最新技术培训和指导;养殖户负责提供养殖场地、设施和劳动力;公司以合同价按时收购成品羊。
二是瞄准市场,龙头牵引,做优产业链条。该县以万安实业公司肉羊加工为依托,以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社育种为基础,以移民搬迁“空壳村”育肥为基地,以带动农户养殖为目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建立起养羊产业育种、育肥、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现代化运行模式。规划五年时间,采取逐年递进式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年饲养规模总量达到50万只,其中母羊培育15万只、育种规模达到10万只、育肥规模达到25万只、加工屠宰能力达到30万只,带动农户5000余户,年产值达到10亿元。
三是建设示范基地,全产业链发展。以培育黑山羊、大青山羊、左权绵羊三大品种为重点,集中打造示范样板,培育龙头带动企业,推动整个产业提质扩规。实施了国家级太行山羊品种繁育、羔羊育肥试验示范、太行山羊屠宰加工和产品开发生产基地、饲草种植饲料生产加工、科技研发和营销模式创新、产业文化和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六大工程,推动全县黑山羊养殖规模扩大到30万只以上,年屠宰能力达到16万只以上,加快构建黑山羊全产业链,把荒山变为孕育增收产业的金山。
蔬菜大棚拓宽致富门路
“今年我种了6亩大棚西红柿,卖了18万元,除去杂七杂八的成本,挣了15万元。”近日,上庄村村民牛华军说起今年的收入嘴就合不拢,“靠着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在上庄村还有十多户人家。”
左权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让左权不仅有“致富羊”,还有“致富果”。2022年,左权县坚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绿色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第五代拱棚建设、冷链物流和交易市场等建设,新发展、改造提质设施蔬菜1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3.27万吨。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大棚蔬菜种植户1280户,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总产值达10450万元。
种植蔬菜为左权经济发展注入了滚滚“活水”,实实在在成了百姓的“致富果”。
小杂粮带来大收入
左权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加快良种良法配套应用,深入实施小杂粮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引导农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
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引进小杂粮新品种20多个,帮助种植户建设了谷子、大豆、莜荞麦、糯玉米、马铃薯种薯繁育等各类基地7.5万亩。与此同时,该县还安排统筹整合财政衔接资金800余万元,实施了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引领谷子绿色高产高效、酿酒高粱、全生物降解膜应用等项目,确保该县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户均增收230元以上。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这五大产业将更加壮大,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可靠支撑,让更多老百姓阔步奔小康。”巨维荣对左权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王红凯 岳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