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庆丰收·迎盛会

稳字当头 提字发力 保字交卷

蒲县聚焦五个重点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蓄赋能

  • “机”动时刻

  • “薯”你最棒

  • 现代化规模养殖

  •   2022年上半年,蒲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9元,同比增长7.2%,A类县排名第一;市农业农村局下达蒲县一产固投任务1.04亿元,完成6785万元,超额完成1172万元,全市排名第一;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任务7.8亿元,17月份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55.6%;全县农林牧渔增加值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5.9%。今年以来,蒲县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坚持稳字当头、提字发力、保字交卷,创新工作机制,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提升服务基层能力,狠抓项目建设,紧盯考核指标,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为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蓄赋能。
      聚焦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明晰发展思路。与山西农大签署合作协议,完成了蒲县沿昕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的乡村振兴概念性规划,编制《蒲县“两带五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即打造百里昕水河、百里罗克路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以中垛村为中心的三产融合示范区,以薛关镇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古县乡为中心的村社合一示范区,以山中乡为中心的乡村善治示范区,以后山地区为中心的以工带农示范区等五个示范区,按照“壮大畜牧业、提质种植业、优化特产业、做精设施业、培育加工业”思路,在“种养加储销”五个环节上做功课、下功夫。依托县产业发展中心马铃薯繁育技术,在西坪垣种植1500亩原生态土豆;依托古县乡垣面优势,种植谷子、高粱10000亩,打响古县小米品牌;在克城镇发展莜麦、荞麦杂粮基地800亩;依托蒲县克城镇叶盛源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300亩绿色有机克城大白菜;提质发展蒲城镇曹家庄村千亩露地蔬菜基地,构建“特优”种植新业态。扶持克城镇叶盛园、山中乡晋能盛、中科宏发种猪基地等合作社和企业发展壮大,提升“特优”养殖新水平。依托全县45家规模肉牛养殖场,以蒲县茂洲牧场为链主,打造集晋南牛保种、饲养、育肥、屠宰、分割、加工、包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线,开设山西茂洲生鲜超市,通过企业直销的模式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形成种、养、加、储、销于一体的晋南牛全产业链,提升“特优”农产品附加值。立足提质设施农业,做精特色产业,县产业发展中心新建1座年储存1800吨农副产品储存库及1条果品分拣线,配套分拣、制冷、气调设备及室外配套设施等。同时,盘活利用好现有44座冷库40300立方的储存能力,让全县的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等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附加值,提升“特优”储能保障。以“互联网+农业”为平台,组织开展“蒲香韵 端午情”直播带游带货活动,进一步宣传推介蒲县旅游资源,扩宽农副产品外销渠道,增强农文旅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乡村振兴,提升“特优”营销开新局。今年通过端午直播带货线上销售60.45万元,1924单,线下销售44680.53万元,15070单。
      以“深化县校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强活力”为思路,与中国农业大学实施战略合作,强化顶层设计;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园艺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院6个学院开展农业技术托管。在茂洲中垛牧场、被子垣生态果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建立了畜牧、果树、马铃薯3个产学研示范基地。组织山西农业大学6个学院的专家教授及省市县包联专家团队40余人,结合县农业农村局“1+8”包联乡镇工作机制,先后深入各乡镇、村委田间地头、设施大棚、养殖基地等,对农田管理、水肥条件、病虫防治、养殖技术、农药安全使用等进行科学指导,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致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协调联动,突出问题导向,重点做好产业资金、发展项目、技术人才、相关资源、产品市场及“清化收”等“六篇文章”。目前,全县整合资金1.37亿元,组建65个产业联盟,覆盖全县66个行政村。全县“清化收”工作完成村22个,累计摸排合同2304份,整改完成1578份,合同规范率达到81%,挽回损失494万元,化解村级债务2602万元。
      聚焦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夯实发展基础。今年年初,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责任状,出台了《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的通知》,对全县各乡镇粮食生产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3万亩的目标任务。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7.7万亩,马铃薯1.67万亩,大豆0.28万亩,谷子0.76万亩,高粱2.33万亩,杂粮种植面积0.44万亩。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蒲县耕地地力补贴合计17314户,补贴面积213429.817亩,共发放金额14299797.73元。按照省厅《关于做好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合计16799户,补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8812.399亩。开展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排查整改,排查基本农田面积20.2万亩,高标准农田7.52万亩。通过落实政策性补贴,有效促进了全县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为蒲县的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筑牢发展根基。按照省委、省政府“项目是第一支撑”要求,蒲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年初谋划了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南果水果出口平台、有机旱作农业、农业生产托管、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牧养殖扩建、设施农业大棚等农业农村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达到了2.058亿元。目前,20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2亿,投资完成率5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度建设1.1万亩,总投资1650万元。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正在变更调整、资料整编和扫尾工程施工工作,预计于11底前完成省级验收。2022年度确定建设目标2万亩,总投资3000万元,初步设计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市农业农村局批复,正在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今年计划完成5000亩。农村户厕改造项目,2022年度任务总数1350座,问题排查整改任务63座,目前完成300余座。玉露香梨产业提质项目,对建成的7777亩标准化玉露香梨果园,深化苗木定植、花果期管理、水肥管理、整枝修剪、预防灾害等日常管理工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做好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特别是解决好主要道路交通和沟渠河道两旁的农业废弃物污染,出台了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和废旧农膜回收实施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力争到年底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聚焦围绕服务基层核心,增强发展能力。围绕粮食、果蔬生产,筛选发布了农业生产五大类共计30个主导作物品种和12项主推技术模式,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指导农户备春耕,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册,电话视频指导300余户,围绕春耕管理、田间防病、科学合理用药、施肥、果树修剪技术等内容开展培训讲座10余次,现场指导农户500余户,受训人数2000余人次。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认证,新申报认定蒲县璟丞牧业申报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蒲县四方益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蒲县双福扶贫养牛有限公司、蒲县贤瑞环保生物燃料有限公司、蒲县森隆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165批次,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立案7起,罚款1.25万元。

    张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3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