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版:庆丰收·迎盛会

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创新思路开新局 党建引领全盘活

  • 山西农业大学与阳邑乡开展校地合作

  • 包村干部进村核对信息

  • 阳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抓住“党建”这一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校地合作让乡村产业旺起来、创建“党建+网格”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运用综合执法队让乡村治理活起来……阳邑乡积极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新路径,让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下好网格“先手棋”
    抢滩执法“新高地”

      近期西杏林村网格员李耀鹏在日常排查中发现西杏林村口几处生活垃圾倾倒处卫生情况不佳,记录拍摄后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联系阳邑乡综合执法队办公室,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西杏林村开展执法工作。经现场问询调查,发现几处生活垃圾倾倒处情况不佳。执法人员现场取证后,调派装载清运车辆将久积的垃圾倾倒处全部清理干净,筹备笤帚、簸箕、铁锹等清扫工具针对西杏林村几处“沉疴”进行清扫,整洁村容,让“陋景”变“风景”,“死角”变“亮点”。
      阳邑乡执法队伍组建以来,阳邑乡组织乡镇综合执法人员上岗前系统培训,认真学习三项内容——一张权责清单、一本随身携带的执法指导手册、一段5分钟的执法标准流程视频。各村完善村规民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离不开网格与执法两支队伍的严密配合。通过权力下放、力量整合、柔性执法,形成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情况,第一时间凝聚合力,三个一的乡镇执法工作新局面。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阳邑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定期召集网格队伍召开例会,通过培训强化网格员责任意识,确保网格队伍从思想上端正态度担起信息采集、巡查发现、协助办理、政策宣传等责任。切实发挥好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调矛员、协管员的作用。阳邑乡党委还依照太谷区网格员考核办法对网格员进行考核,对于不积极履行职责和不履行职责的网格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扣分直至解聘的处理。确保网格员与政府联系紧密,让政府“耳更聪、目更明”。
      阳邑乡综合执法队伍人员构成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这样的人员配备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关系,推动乡政府各部门通力协作、集中处理,形成了阳邑乡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局面。遵循乡镇执法事项清单内事项网格巡、平台转、乡村办,破解“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执法困境,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铺路架桥”,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添砖加瓦”。

    “12213”模式
    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阳邑乡西杏林村把“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助力发展”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始终坚持党建一个引领,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抓党建网格两个优势,构建防疫矛排“红色屏障”;聚焦集体经济两项工作,盘活“三资”管理“动力引擎”;推进环境整治一项行动,擦亮乡风文明美丽面貌;发挥支村“三级”联动,强化“五大中心”阵地作用的“12213”治理模式。
      构建“党建+网格”模式,在疫情防控中,西杏林村将村整体划分3个微网格区域,每个微网格成立3人以上的临时党小组。在网格党小组的统一安排下,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抓实抓细重点管控人员定点跟踪和后续服务,尤其是及时为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解难纾困。完善四级网格体系,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组建骨干力量,积极充当微网格的“跑腿员”,核实信息、居家隔离、消毒消杀等,做好微网格内人员监管、服务等事项,以上下联动、执行有力的网格体系,构筑疫情防控“红色屏障”。由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分别兼任网格长,构建了“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治理框架,做到了一网统筹、联动监管、责任到人,确保区乡各项政策落地见实。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土地合同持有人多方联动,按照土地图斑实地测量,做到主体清、位置清、亩数清,推进“清化收”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广泛对村民进行“清化收”政策宣传并积极引导,针对租金长期未调整、集体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租金低等情况,要求村民进行自主申报,建立详细台账。村级自查求细,现场核查占地方位和占地面积,与确权面积进行比对,形成土地资源、债务债权、合同管理三张清单。联动核查求准。邀请第三方评估和乡“清化收”工作专班对摸排问题全面核查,村级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对程序不规范问题进行规范整理,属性不清问题进行事实认定。截至目前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22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收入达20万元。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村干部的“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大力开展村容户貌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志愿者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头巡查、带头监督、带头宣传,共同打造舒适宜居的新乡村。让村庄面貌发生华丽“蝶变”,确实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校地合作谋发展
    产学融合结硕果

      阳邑乡党委坚决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积极探索校地党建联建模式,与山西农业大学19个院、部党支部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同时建立了19个学生实习基地。双方本着“资源互补、优势共享、互学互助、共同提高”的校地合作原则,以支部联建为载体,通过党建交流,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等方面实现交流合作、深度融合、发展共赢,进而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双方围绕“共上一堂党课,合办一场活动,同过一个主题党日”开展活动,截至目前,双方共同组织校地联建签约仪式、七一座谈及为老党员颁发50周年纪念章、主题党日等活动共计10次,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了党内政治生活,提高了党日活动的质量,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本辖区内的特点特色,结合各院、部的专业特长,重点探讨乡村治理中的难点、痛点,进而对症下药,提供专业性学术指导,赋能基层治理。与山西农业大学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庞庄村发展了“水岸田园”项目,逐步盘活集体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河西村依托河西村蛋鸡养殖园区,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支部教工定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最终在蛋鸡产业上建立起全方面、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北杏林村通过软件学院提供的专业指导、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将着力推进党建和村务的智慧管理,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水平。阳邑村打造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阳邑小镇“杜润生旧居”、乡村振兴(太谷)论坛等),在农村改革、乡村振兴中摸索出一条新路径;窑子头村围绕建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依托拱棚园区、玉露香梨育苗基地和谷子全程机械化项目,助力窑子头村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集体壮大、农民增收的新模式;石象村规划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校地合作,双方在阳邑文化研究、乡村文旅开发、实践研学、数字乡村、乡村治理等方面深入融合,学院成为村集体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村集体成为高校理论研究的“素材库”和“试验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融合、校地赋能基层治理、互助互惠共赢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牛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3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