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版:庆丰收·迎盛会

古县:“三美两强”促乡村振兴

  • 古县三合镇三合村黄花菜铺就金色小康路

  • 古县三合镇贾村特色农业羊肚菌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 小核桃成为大产业

  • 古县旧县镇钱家峪村喜获丰收

  •   庭院是景点、村庄是景区、田野是风景。
      金秋时节,走进古岳大地,山峦葱茏,绿树掩映,花草争艳,林果飘香。极目远眺,一幅和谐壮美、丰收在望的图景铺展开来。近年来,古县响亮地提出了“家园美、生活美、风尚美、支部强、产业强”的“三美两强”目标任务,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

    家园美:描绘乡村新画卷

      漫步在古县南垣乡吴家岭村中干净整洁的小路上,目之所及,是路旁联排的农家小院,每家每户统一的红色大门,每户院落统一的地砖装饰,扑面而来的花香沁人心脾,小花园、小广场别具情调,“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等标语点缀在古典灰墙上的红色宣传牌栏里。走在这里犹如置身于乡村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曾经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六乱”问题,经过该县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彻底得到整治。
      在治理农村“六乱”的同时,古县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乡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公路通车总里程1035公里并全面落实“路长制”;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基本完工,投资715万元实施沟北等17个村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新建改造工程;全县所有村4G网络全覆盖,完成5G基站建设30座,实现城区、重点区域及牡丹旅游景区全覆盖;完成营造林人工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封山育林2000亩,四旁及义务植树85万株;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3.5万亩,耕地提质改造4153.4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家园美”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让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生活美:建设幸福新村镇

      取暖有大暖、做饭有燃气、休闲有去处……这样的生活你敢相信是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吗?在古县北平镇贾寨村,村民家家户户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这一切,都源自古县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生活美”实践。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生活美”目标,古县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乡村5G基站,推进水、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好落实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为民服务功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打造古县特色劳务品牌。用足用好公益性岗位,有效落实就业政策,拓宽转移就业渠道,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古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592元,同比增速11%。全县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609元,增长12.3%,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风尚美:弘扬时代新乡风

      古县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建设,在实现“风尚美”上下足了功夫。持续推动移风易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平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乡村“细胞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营造人人争创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持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用活用好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景观墙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通过组织开展文化大讲堂、戏曲下乡、非遗项目传承等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村民精神境界。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入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加快建设平安乡村和法治乡村。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古县荣耀在列,并成为临汾市17个县(市、区)中的唯一。

    产业强:打出农业特色牌

      古县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不断加大产业示范村培育,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围绕资源开发、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劳务服务、资产收益等,探索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形成“乡(镇)有主导产业、村(社区)有富民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发展格局。
      古县地处黄土高原,土壤肥沃,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适宜核桃生长的自然环境和先天条件,是我省三大核桃传统产区之一,1958年被国务院授予“干果经济林之乡”,199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范基地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10年古县核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9年,古县县委、县政府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围绕做强核桃主导产业,提出了“抓管理、提质增效,抓加工、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有机旱作、立体间作、生态循环特色农业。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桃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成为第三批国家示范园。坚持龙头带动,支持古岳古树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核桃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核桃仁500吨,年产值8000余万元。牵头成立临汾市核桃全产业链开发联合会,“古岳古树”商标成为全市核桃区域公共品牌。启动古树核桃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建。
      目前,古县全县种植核桃面积23万亩780万株,年产量达6000吨,人均核桃面积、株数等指标居全省前列。据古县林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县核桃干果产量预计将达到6950吨。一颗颗小核桃已然成为寄托着富民强县梦想的大产业。
      古县在大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产业强”举措,坚持“核桃+中药材(小杂粮)+中蜂”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开拓特优产业发展路径。
      “我们将以‘产业强’为目标,打好核桃、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优势牌,依托耀冉药材加工交易中心,积极推行‘支部+企业+村民’的发展模式,努力走出支部引导、企业带动、党员带头、农户参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古县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拓为该村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

    支部强:厚植基层凝聚力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支部是根本。古县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农村党的建设,规范“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开展集体经济示范村创建工作,做好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工作,选优配强集体经济负责人,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强化队伍建设,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为抓手,抓好新班子的教育培训,切实提升服务群众和带头致富的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一懂两爱三过硬”的农村带头人队伍,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闫红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3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