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小托管,小托管大产业。
近年来,永和县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强化土地、人才、农资、金融等要素保障,全链条推进、全方位提升,合力破解丘陵山区作业机械化程度低、服务组织化程度低、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等问题,构建起了以“四大体系强保障、四化推进添动能、四个结合提质效”为核心内容的“3×4”永和模式,开辟了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响亮地回答了山区县如何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该县自2019年实施农业生产托管以来,累计试点托管面积48万亩,带动市场托管面积32万亩,机械化率从30.8%提高到85%。
永和模式被列为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典型案例之一。2021年7月13日,永和县受邀代表我省在“中国农业生产托管万里行”活动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21年9月3日,临汾市在该县召开全市农业生产托管现场推进会,学习“永和模式”、推广“永和经验”。
“四大体系”为农业生产托
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壮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要素保障体系、筑牢风险防范体系,永和县通过强化“四大体系”,使全县农业生产托管得以顺利推进。
为了强化组织保障,该县成立了农业生产托管领导小组,专班专人专办,统揽发展全局,把握发展方向。乡镇党政“一把手”挂帅推动,逐村分析研判,全程狠抓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居间作用,入户宣传动员,稳步有序实施,构建起全县域三级联动机制,打通全产业链服务通道。
全县组建了“县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联合会+乡镇服务中心+村级联络员”的县乡村三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打通全产业链服务通道;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35个,农机保有量2500余台,总动力5.4万千瓦;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培育农机驾驶员390人;有序发展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主体35家,支持壮大粮食烘干和储存加工主体16家,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服务体系。
该县加大统筹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与银行、担保等机构的高效合作方式,推出春耕备耕贷、农机贷、托管贷,累计授信1967户1.7亿元。试点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办 理 ,累 计 补 贴 1037 台702.457万元。联合气象部门精准推送气温、墒情、气象灾害预警和适耕适播等信息,助力农业生产托管顺利实施。构筑以农业保险为核心,民生保险、治理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险种的保险保障网,探索出了覆盖所有农户的“一揽子”农业生产综合保险,通过保险托底提高了托管组织和托管农户的积极性。
“四化推进”为农业生产托
管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
永和县把宜机化改造作为推进生产托管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切入口,因地制宜开展梯田归并整理、水平条田改造和反坡式梯田改造等,严格长度、宽度、坡度、亩数等定量参数,大力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近年来,该县通过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依山就势累计完成改造近10万亩,实现地块“小并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满足各类农机全程全面作业。
2019年以来,永和县建设了智慧农业生产监管平台,为245台机械安装定位系统,形成670个作业模块,实时监测统计作业轨迹、作业类型、作业面积和作业标准。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托管信息化水平,切实解决统计验收困难、条块土地面积难以精准测算、托管主体与农民容易产生矛盾等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传统精放农业向数字精准农业转变,实现了让农户明白“消费”、清楚“收益”、放心“托管”。该平台目前已纳入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实时监控范畴。
为了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永和县与山西农大开展“县校合作”,聘请专家团队常驻永和建基地、搞试验、抓培训、传技术,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水平。该县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的优势和功能,推动托管从“耕种防收”向“技、物、耕、种、管、收、储、烘、加、销”一站式全链条延伸。特别是针对收获期秸秆量大的实际,把“收”这个环节又细分为收割、秸秆还田、秸秆捆草等,变废为宝的同时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每年可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5万余吨。
通过宜机化、数字化、科技化、专业化“四化推进”,永和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生产托管新路径,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个结合”为农业生产托
管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
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村充分发挥村集体4台农机具作用,雇用农机手6名,托管服务4000余亩地,服务农户100余户,创收7万余元,除支付农机手工资6万余元外,村集体还创收1万余元。
与有机旱作农业相结合、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通过“四个结合”,永和县全面激发出了农业生产托管的活力,推动全县农业经济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宜机化改造等综合项目的实施,该县梯田地块平均面积从0.6亩增大为1.8亩,反坡式梯田外高里低的改造方式,使得泥沙流失率减少了5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通过对产前农资的统一集中采购,产中统一机械化作业耕、种、防、收,产后统一烘储销,综合对比托管前后,每亩可节约成本158元;通过农技农艺技术应用,托管后亩均增产30%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
永和梯田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旱作梯田区域,高田如山梯,平田如棋局,层层梯田,美轮美奂。依托宜机化改造和农业生产托管,从根本上破除了该片区大中型农机具难以落地施展的困扰,彻底补齐了丘陵山区农业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发展短板,改造后的梯田更加生机勃勃,文旅融合优势愈发凸显。
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该县乾坤湾乡下辛角、西后峪、阴德河,三个村分别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和一台收割机,通过租赁给当地合作社,总托管服务面积5000亩,每村增收纯收入2.5万元。今年有40余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对接服务主体,托管集体机动地以及个户濒临撂荒的耕地3000余亩,有效地增加了集体经营性收入。
“永和模式”用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引导、创新模式、搭好平台、规范管理,农业生产托管就一定能够成为破题最有效的手段,成为小农户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闫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