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五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霍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庆丰收、迎盛会,9月23日,大张镇下乐坪村,霍州市庆祝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威风锣鼓、莺歌表演、配乐朗诵、歌伴舞、曳步舞、大合唱……一个个农民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台”,欢庆的场景、展销的特产、丰收的玉米、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晒丰收果实,享丰收喜悦,这是农民用勤劳双手奏响最动人的丰收欢歌。
沃野春潮涌,迸发新活力,这是霍州农业蓄能求变奋力跃舞的生动写照。
农业生产唱响“稳”字曲
霍州地处霍山之阴,汾水之滨,有“州署之府”“霍姓之源”“锣鼓之乡”“镇山之首”之称,走进霍州就如走进一幅优美的历史长卷,走进霍州就走进了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
作为重中之重的农业,近年来受到霍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整体迎来快速大发展,在变土为金中张开梦想的翅膀。
特别是今年以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夏粮喜获丰收为首要目标,以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抓手,该市唱响“稳”字曲,交出了一份较好的农业生产答卷。
来自霍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2022年省、市下达给该市的粮食种植面积任务为32.6万亩,粮食总产量5.3万吨。今年该市实际收割小麦16万亩,平均亩产达220余公斤,产值达8000余万元(2.5元/公斤);种植玉米15.5万亩,预计每亩可达500公斤。
此外,该市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达2.1万亩,蔬菜产量达5.2万吨,设施蔬菜面积和特色蔬菜面积稳步增加。其中,新建设施蔬菜面积20亩,旧大棚改建面积15亩,食用菌增加20万棒;大葱等菜品稳中有增,特别是辛置镇、南环办、陶唐峪乡的旱地大葱稳定在3500亩,集聚萌发活力,彰显品牌价值。
护航发展迈出“实”字步
让农业稳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加持,离不开农业部门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在大田植保方面,今年霍州市组织完成了“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小麦白粉病16万亩,指导防治小麦蚜虫、赤霉病、白蜘蛛5万亩;果树腐烂病防治1万亩,果树锈病防治1.5万亩,玉米蓟马防治3万亩。
围绕化肥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评价更新项目,截至目前该市采集土样44个,并委托山西农大对全市的所有耕地进行质量评价更新。
在农业执法方面,该市抓宣传,提高法治意识;抓业务培训,提升执法能力;抓巡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力地确保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以农资安全检查为重点,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车辆100余台次,共检查门店80余家,生产企业8家,超市5家,立案7起;共备案45家农资经营店,140个种子品种,基本覆盖全市95%以上品种。
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方面,上半年该市发放补贴涉及农户39321户,申报补贴面积327573.7775亩,补贴金额21947442.93元;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方面,辐射粮食作物304937.39亩,涉及补贴户36045户。与此同时,该市还全力推行保险惠农政策化解防范种植业风险,今年为全市30632.38亩小麦统一办了保险,每亩保险费20元,申请中央、省、县三级财政资金共计459485.7元。这些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扶持,有力地提升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科学谋划构绘“好”字图
科学谋划,组织引领,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有力地推动农业构绘出“好”字图。
加快寻找适合全市气候、土壤条件的旱地玉米高产品种,今年霍州市在大张镇靳壁村开展了4个玉米品种的对比试验。同时,组织推广的紫黑糯和彩甜糯两种特色玉米种植面积实现稳中有增。
在小麦品种推广上,今年该市重点推广了旱地品种运旱115和运旱618,以及水地品种冀麦325。经科学测产,亩产比上年增加6-10公斤。此外,该市还推广种植了600亩富硒小麦。
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是引擎更是基石。
今年以来,在圆满完成年度高素质农民线上线下培训任务的同时,该市还培训果农200余人次,邀请山西农大果树研究所果树专家指导果农修剪樱桃树300余亩;普及土肥技术培训农民320人次、发放施肥建设卡4400余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上墙44块。
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却最具说服力。
截至二季度,该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3.2亿元,十大产业集群产值2.1亿元。到第一季度末,全市一产增加值达4750万元,增速为0.7%。综合测算,预计今年该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19472元,较上年增长8.5%。
着眼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科学规划保障,强劲推动提速,锚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霍州农业必将走向一个更让人期待和瞩目的新高地。
文/闫红星 图/魏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