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节,漫步左云的田畴沃野,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沉甸甸的谷黍跃入眼帘,放眼望去,农机驰骋田间,无数的农民在金秋生产中欢快地忙碌着。
在大同市左云县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仪式上,一系列庆祝节目轮番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丰收盛宴”,献礼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活动以展示“三农”丰收图景、表彰“三农”特别贡献者、品鉴“三农”美食珍品、展望“三农”美好未来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现左云农民走向丰收的新路径。
丰收背后,是左云县围绕乡村振兴,以品牌强农、科技兴农、政策助农为抓手,聚焦马铃薯精深加工、杂粮精深加工、沙棘精深加工、冷鲜羊肉加工四大产业,融合“文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在城乡之间下的一盘大棋。
左云县落实省“十大产业集群”和市“八大特色产业振兴”的战略部署,聚焦马铃薯、苦荞、杂粮、肉制品、沙棘、钙果饮品等特优农产品,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具有左云特色的农产品精细加工产业集群。在全县建成高标准牛羊养殖小区131个,标准化棚圈32万平方米,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白羊牧歌”“边塞牧羊”2个羊肉品牌,申报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雁门清高苦荞茶、云中紫塞沙棘汁、边塞牧羊羊肉等几家企业多次参加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际食品展。建成的云中紫塞、雁门古道2家大型沙棘加工企业年产达到万吨以上,产品远销北京、河北、内蒙古、上海等地,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左右。2021年全县十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39亿元,牛饲养量达2.1万头、羊饲养量35万只、猪饲养量6.5万头。202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0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9万亩,粮食产量预计可达1.5亿斤以上。
左云县还融合“农业+文旅”,全力打造长城沿线特色农作物观光带,在长城1号公路沿线两侧规划种植油菜花、荞麦、向日葵、谷子等观赏作物1万亩,建设了可以食宿游玩的“长城小镇”“长城驿站”等旅游设施,让沿线十多个村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该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由省、市、县三级组成的左云县“专家团队”成员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为农民农事活动把脉问诊出良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5万亩有机旱作农业,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5.6万亩。通过实施“校地企”合作,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提升行动,有力保障种源供给安全和粮食安全。蓬勃、京奥、长丰三家种薯生产龙头企业,脱毒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粒以上,原种500万公斤、一级种1200万公斤以上,不仅能满足当地马铃薯种植需求,而且远调我省中南部以及内蒙古、河北等地。根元牧业精心培育的“雁云白羊”自主新品种,已实施两年,有望培育出优质、高效、稳产、抗逆强的新品种肉用种羊。
目前,左云县种植业已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共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农产品9个,地理标志1个。
为保障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降低农业风险,左云县充分发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作用,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种粮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羊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金融赋能三农,精准滴灌缺少发展资金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百县千村”示范工程,常态化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建立信用村165个,农户信用档案11954户,评定信用户8232户,授信3.7亿元,用信2.7亿元。截止到目前,全县三农贷款达42.7亿元。
近年来,搭载网络销售,左云县鼓励农村直播电商人才发展,以电商直播这种形式把左云农特产品推荐给城市的消费者。全县三农电商、农产品销售网红等,全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解决了一些非标准化产品的畅销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左云县必将继续擦亮全省“一县一业”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县、全省沙棘特色优势区、全省重点养羊基地县、省级杂粮出口示范基地县等农业金字招牌,迎来新的更大的丰收。
赵文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