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既要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要认清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国情农情,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我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进展情况如何?近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采取实地调研和函调相结合的方式,对太原市、临汾市、长治市等地和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了调研,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我们把其中的第一部分摘录出来给予发表,把我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做法及成效告诉读者,希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小农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对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有所裨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工作,围绕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有效促进了小农户迈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我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各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有效改善了小农户发展环境,提升了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截至2021年,山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5.99万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9.2万人,大力扶持发展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有效提升了小农户发展能力;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6万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辐射带动了50%以上的农户,大幅提高了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全省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6万多个,发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3.2万个,为全省820余万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破解了小农户经营困境。主要做法:
一、重视政策体系建设,构建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服务扶持和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围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出台了《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等。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创新性出台了配套政策。如长治市出台的《支持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中,将以规模标准补贴改为以农户种植面积补贴,为小农户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临汾市永和县出台《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投资756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近3年增加的农机装备总动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大幅提升了小农户现代化水平。
二、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一是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带动小农户发展能力。全省目前共有227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梯队培育、分级扶持、全产业链带动农户的发展格局。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37家,涵盖300家龙头企业、1248家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120余万户,户均增收超过6000元。二是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提升小农户组织程度。在52个县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从优选聘农民合作社辅导员2522名,实现辅导员服务县乡全覆盖,评定国家级示范社317个、省级2012个、市级2113个、县级3614个,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233万户,占全省承包土地农户的45%,使小农户摆脱了小而散的发展格局,走上了抱团发展的道路。三是全面推进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在5个县开展了家庭农场整县培育发展试点,积极利用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8377万元扶持家庭农场,大力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服务,多渠道推动金融部门服务家庭农场,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99万个,促进了小农户向适度规模、集约经营转变。四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组织服务小农户功能。全面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专项清理,清理规范各类承包合同22.47万份,全面清理农村集体资产、化解集体债权债务,加强集体收入管理,在全省范围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目标,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提档升级以生产托管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小农户迈向现代化
一是推进规范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从耕种防收各生产环节全面提升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省级层面制定《农业生产托管规范》和《农业生产性服务指南》地方性标准规范,以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在晋中太谷召开为契机,全省各级采取会议推动、案例观摩、成立托管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如长治市屯留区依托35个农民合作社和2个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联盟,规范托管面积达60万亩,服务小农户4.87万户,占承包经营户的84.5%。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托管。邮储银行通过与山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发放托管贷款2.08亿元;临汾市各县配套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资金7000余万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已发展到1.3万个,年服务带动面积2616万亩,服务小农户208万户以上。二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实现小农户与销售市场的直接对接。规划建设10个农村电商强县和100个农村电商强镇,推进县域服务网络提升建设行动,积极与网络销售平台对接,为小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市场信息服务。如太原市线上开发消费扶贫网站、天猫原产地旗舰店,开展抖音直播带货,使太原市特优农产品走向全国。三是充分发挥供销社的渠道优势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近距离优势,在生产资料供应环节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如太原供销合作社完善经营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发挥农资流通渠道优势,近年向小农户和合作社供给化肥21万余吨,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困难。
四、创优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
一是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全省农机总动力1595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2.6%,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60%,与全国持平;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同时,根据山西农业特点研发的小麦良种良法、麦后复播青贮玉米、地膜覆盖谷子冬播、加工型马铃薯等试验示范获重要突破,为小农户增产增收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推动小农户绿色发展。全面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环境污染,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三品一标”建设,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652个、地标产品176个,地标产品数量居全国第4。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7个,居全国第1。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近年来稳定在98%左右。三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50万亩,降低了小农户经营风险,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小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近年全省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9.2万人,其中培训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4200人,技能评价颁证34.2万人,提升了小农户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
五、加强以有机旱作技术为核心的集成推广应用,引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一是大力提升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水平。实施旱作技术攻关,制定有机旱作农业标准98项,探索有机旱作集成技术模式50余项,优选良种125个,新建有机旱作示范基地30个、生产基地51万亩、粮油增产增效示范片60个,有效提升了旱作区小农户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整合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组建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强化基层推广服务功能,同时在全省开展基层农技员特聘计划,评选“百佳基层农技推广员”,激发基层农技员服务小农户的积极性,形成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助推小农户提升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能力。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 山西农大乡村调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