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昭馀镇刘家堡村,自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顺势而为、乘胜前进,坚持政策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盘活存量与挖潜增收相结合、做强产业与培育主体相结合,紧紧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契机,积极探索“党建标准化、产业生态化、风貌特色化、治理民主化”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了治理成效的插翼腾飞,农村风貌的华丽转身。
昌源明珠翠屏间
水墨小镇入梦来
招商引资建小镇,大笔泼墨意自生。刘家堡村积极响应落实国家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深刻贯彻落实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引进水墨诗词文化创意公司,将国家补助壮大集体经济的60万元资金向水墨诗词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培训项目投资,以王维故里文化品牌,创建“文旅+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复合型生态新格局,打造“中国水墨艺术村”。
湿地规划铺画卷,青绿淬染碧水颜。刘家堡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目标定位,依托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制定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实施区域绿化、橡胶坝蓄水、河道防渗、河岸生物护坡、水生植被恢复等工程彻底优化了公园内生态面貌,同时配备有湿地科普馆、宣教广场、王维诗苑、过滤湿地、生态岛、亲水平台、木栈道、游船码头等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成集亲子休闲、健身养生、诗词文化鉴赏、湿地科普宣教、婚纱摄影、城市中水可持续利用展示等多种功能齐全的综合利用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人居环境焕新容,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昭馀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家堡村全面落实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各项措施,按照“拆危、改旧、建新”的思路,引导农户打破僵化思维,拆除违建旧宅25户,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照明、停车场、上下水工程改造,立面改造等项目,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多措并举促振兴
雁阵效应谱新篇
信访化解见“底”清零。刘家堡村在镇纪委的帮助支持下,将涉及的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且再无一例新增信访问题发生。为了进一步规范村务管理,刘家堡村党支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开展了自查,自查出党组织建设问题8个,目前已经整改完成。同时在昭馀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开展“清廉村居”建设,严格落实村财乡管、“四议两公开”“五签一审”等管理制度,在全村范围推进“一推三收二公示”工作法,全力构建管好“微权力”、激活“廉细胞”、遏制“微腐败”的工作新局面。
土地流转变“废”为宝。刘家堡村推行“支部+企业+农户”合作共建模式,引进水墨诗词文化创意公司,刘家堡村按该项目收益的10%收益。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党委、政府顺利推进王维水墨小镇项目,通过有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挖掘村集体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从而带动刘家堡村民的宅基地和其他土地等“节节车厢”有效流转,逐步搭建起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班子成员不等不靠广泛动员村民代表、微网格员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土地资源和空闲资源进行清理登记,发动村民利用家中闲置宅基地有效流转,实现土地使用的“华丽转身”,并开发一系列“农”文化,搞活搞好“试验田”“试验地”。
创新管理出“棋”制胜。为激发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刘家堡村实行考核管理制度,综合坐班考勤、工作效率、群众评议等多方因素,每季度评定一次,实行工资动态化管理,优奖劣罚。运筹帷幄,用好“关键棋”。延续支部红色“血脉”,刘家堡村按照程序积极吸纳2名年轻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奏响红色服务“旋律”,明确要求60岁以下党员和群众代表在11月前必须独立办好1件民生实事,60岁以上党员和群众代表必须至少参与3次支部活动;激活红色发展“引擎”,组织党员外出学习、举办文艺汇演、交流座谈等,不断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主基调植入广大党员心中。
强基培苗引凤入
人才活水灌沃土
班子聚力谋发展,推动干部能力“向阳生长”。目前新的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7岁,比换届前下降18岁,年龄结构明显优化,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坚持实施每月两次的固定学习计划,通过县乡两级指导,尤其从思想政治建设、乡村治理主题、廉政警示教育等方面加大村“两委”成员的培训力度,实现了面对重点工作从“上推下卸”到“主动倾听”,从“知难而退”到“迎难而上”,从“袖手旁观”到“挺身而出”的真变、实变、巨变。
建章立制重提升,激活党员管理“一池春水”。刘家堡村党支部以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开展村“两委”班子培训推进会11次,全体党员交流研讨会2次,规范了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任务、制定了学习清单,形成支部书记带头学,村“两委”班子集中学,党员代表自主学的良好风气,完成思想理论的“补钙壮骨”、业务知识的“加油充电”、工作作风的“淬火历练”,形成扎实强健的政治体魄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学习典型做法,落实先进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参照县、镇两级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赋分制度,设立刘家堡村党支部特色党员积分管理制度。
人才聚集建阵地,助力小镇振兴“强村富民”。激活王维水墨小镇项目潜力,打造240平方米祁县乡土人才交流中心,创建两室两厅,亮相“祁县地标名片”。创人才工作室,吸收三晋英才、县第二届拔尖人才李永虎博士等本土人才,搭建“传帮带”平台。建功能会议室,成立荣宝斋画院祁县教学基地,方便来祁访问考察、调研学习的各类人才及大学生与全县本土人才开展专题演讲、学术交流、创意共享,实现“线上+线下”不间断交流。造人才会客厅,致力于全方位服务人才,精心配备500余册图书,同时配有茶台,以茶会友,以书会友,提供舒心愉悦的“舒适圈”。设精品展览厅,集中展示10位祁县玻璃、白酒、教育、卫生、农业等各领域精英,收集100余册近年来祁县各类人才及企事业单位出版的关于祁县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梁赟 王恩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