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为吸纳更多“两高一紧”人才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运城市盐湖区在人才引进上下真功,打好“三张牌”,做好引才工作。
打好需求牌,架起信息“高架桥”。找准用人需求建台账。摸清各类领域人才底数,列好清单,实现人才需求供给双向匹配。打破信息壁垒强宣传。建设在外人才驿站,搭建高校人才与家乡沟通对接平台,借助驿站及时推送招考、招聘信息,吸引更多在外学子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突出量身定制聚专才。通过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全方位立体式“靶向对接”,达到区域所需与人才所学相统一。省校合作开展以来,共引进青年人才362人、高学历人才66人。
打好乡情牌,筑建故乡“雁归巢”。政府引领重乡情。以“红色英才集聚计划”为抓手,以乡情乡谊为纽带,区委书记亲自带队招引一批优秀乡友北雁归巢、投资兴业、共谋发展。项目推进重落地。积极参与“运才兴运”专项行动,建设乡情招商基地,开展乡情招商、乡情引才活动2场;打造校友招商引才基地,签约合作协议7个。桥梁搭建重服务。创设23个人才服务窗口,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咨询、创业培训和法律维权等服务,通过人才驿站畅通在外乡土人才联系渠道,激发广大在外人员加入返乡建设的热情。
打好政策牌,搭建发展“大舞台”。激发担当之能。继续落实引进高端人才暂行办法,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创新创业,奖励成果转化,不断激励各路英才在盐湖区大展拳脚。找准实干之路。创新开展人才基层行系列活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积极开展人才服务月,每月一主题,每月一活动,为全区重点工作做贡献。今年以来,围绕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人才基层行系列活动54场,服务群众2000余次。解除后顾之忧。出台涵盖户籍迁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交通出行、配偶就业、资金补助、职称评聘、职务职级8方面的关爱人才政策,建设30间高标准人才公寓,让人才安下心、定下神、放手干。 (马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