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正值山药收获的最佳时节,素有“山药之乡”的新绛县龙兴镇桥东村一派丰收的景象。
桥东村“两委”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要进一步改进山药种植技术,拓展山药销售渠道,扎实推进山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桥东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走进桥东村的山药种植基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拿着铁锹的村民挖沟、刨土、收山药,一根根笔直粗壮的山药带着泥土的芬芳露出地面,一派丰收景象。许多村民的院子中堆积着小山般的山药,既是深秋季节最美的风景线,也是农民口袋里沉甸甸的收入。
山药种植户赵小元是龙兴镇桥东村人,从事山药种植已有十多年时间。因种植山药的土地需间隔2-3年轮茬,他就到中苏村承包土地从事山药生产。他算了一下今年的丰收账:我这片山药地大概有25亩左右,一亩山药大概能产2200-2500公斤,目前批发价格每公斤在7元左右,整片山药地毛收入大概在37万多元。
龙兴镇桥东村位于汾河岸边,沙土地分布广泛,非常适宜山药种植。近年来,村“两委”紧紧依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立足区位优势,鼓励引导村民发展山药种植。目前,桥东村许多村民在本村或到古交、三泉等镇,甚至到外县承包土地发展山药种植,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量700多万公斤。
“这几年每到农闲时期,我都要给山药种植户收获2个多月的山药,每天能挖100来米,每米2.5元,大概收入300元左右。虽然这活十分辛苦,但也能给家庭多增加收入,让老婆孩子生活过得更好一点。”正在挖山药的古交镇龙泉村村民王老三说。
近年来,桥东村为扩大山药的市场销售,规范交易秩序,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村中相继修建了3个批发交易市场和大型冷库,进一步方便了山药的交易,延长了储存时间,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山药产业真正走上了规范化、集约化之路。 (张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