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大做强恒山黄芪传统特色产业,本着“注重实效、突出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山西农业大学与浑源县人民政府经友好协商,合作共建山西农业大学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于2022年5月10日举行线上签约仪式,9月24日正式揭牌。
一、建院目标与宗旨
双方坚持县校合作、产研融合、科技创新、产业振兴的思想,充分发挥山西农业大学科技支撑、实训教学、人才培训、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项目落地和科技创新为抓手,以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手段,为恒山黄芪特色产业发展、浑源本土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服务,促进恒山黄芪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农业大学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将围绕恒山黄芪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从全产业链三品一标建设,构建恒山黄芪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切实提升恒山黄芪的质量与效益,创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恒山黄芪品牌,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品牌带动产品生产,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充分发挥产业研究院的智库作用。
二、研究院组织机构设置
山西农业大学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农大院所从事黄芪科研的团队与浑源县农业农村局具体实施。由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浑源综合试验站站长田洪岭副研究员担任院长,浑源县副县长王绪元和农业农村局局长郝希涛担任副院长,下设1个行政科室,5个技术研究室;组建20余人的专家组,由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站长牛颜冰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
三、科研方向与任务
山西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研究团队联合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围绕恒山黄芪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土肥、病虫草害、机械化、综合利用与加工6个方向,系统开展恒山黄芪科研攻关。以解决好资源保护和生态栽培为抓手,立足行业发展需求,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恒山黄芪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四、阶段性成果
平台建设 山西农业大学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得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的大力支持,建设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芪单品种联合攻关小组山西试验示范基地,组建恒山黄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聚焦恒山黄芪种业发展存在的“卡脖子”问题,着力开展恒山黄芪种质资源调查保护、良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做强恒山黄芪种业发展“芯片”;组建恒山黄芪系列标准制(修)定委员会,从种植生产、产地加工、药食同源、化妆品和饲料方面对恒山黄芪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规范,推动恒山黄芪生产标准化,全面推进恒山黄芪品牌培育。
科研攻关 在浑源县工业园区与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建设了黄芪种质资源圃2个,保存黄芪种质资源204份;成功选育山西首个黄芪新品种“恒芪1号”,该品种具有优形优质,高产高抗的优点;选育苗头材料3份,建立黄芪高效再生技术体系1套;研发黄芪专用肥2种,研究集成恒山黄芪生态种植模式1套;以黄芪药用部位与非药用部位分别研发黄芪酒、黄芪口含片、黄芪饼干等8款产品并开展产品功能验证研究;获得恒山黄芪相关发明专利10项。
开展了黄芪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地区黄芪质量,完成了黄芪品质区划;基于产区土壤水分特点,制定黄芪专用肥配方方案,建立黄芪施肥模式;明确了灌水量、施氮量、种植密度对黄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对《恒山黄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恒山黄芪种子质量标准》《恒山黄芪药材质量等级标准》进行(制)修订。
发表学术论文7篇,牛颜冰教授团队在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影响因子9.336,1区Top)发表了研究论文,在黄芪开发利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为黄芪地上部分开发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社会服务 建设恒山黄芪道地药材原生境保护区1000亩,恒芪1号良种繁育基地100亩,恒山黄芪专用肥施用示范与生态栽培模式示范基地30亩。举办中国·浑源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展黄芪单品种攻关小组中期工作总结汇报,国家、省级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恒山黄芪产业的科技创新,为恒山黄芪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创建共谋良策。
郭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