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特别报道

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持续推动集群化融合 蹚出科技支撑新路子

  •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邢宝龙(前排左二)和技术团队专家在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 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授牌仪式。

  • 研究院专家田间技术指导服务。

  •   2020年7月30日,大同市人民政府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同筹建的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在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揭牌成立。

    功能定位和基本原则

      以大同黄花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强化科技型支撑,聚焦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瓶颈技术需求,在产业技术战略和规划研究、产业发展组织与管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集成和成果推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实现大同黄花种植、加工、品牌标准化,持续推动黄花全产业链集群化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优势的黄花产业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技术产品和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为山西乃至全国黄花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及经验,蹚出科技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路子。
      研究院坚持共建原则、坚持共享原则、坚持创新建院。

    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

      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设院长1名、常务副院长1名、副院长2名,下设综合办公室、科研办、7个协同研究中心以及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库共10个管理、研究机构。
      (一)管理机构 由综合办公室和科研办公室组成。
      (二)研究机构 由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协同研究中心、标准化生产技术协同研究中心、有机植保技术协同研究中心、智能装备协同研究中心、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协同研究中心、功能成分挖掘协同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协同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库组成。

    主要工作业绩和成果
    (一)建立黄花种质资源圃

      山西省黄花种质资源圃(大同)建于2020年,依托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小南头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科研基地。2022年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省级农作物第一批种质资源库(圃),现有黄花种质资源170份。
      根据研究和生产发展的需要,资源圃将不断丰富收集内容、创新种质资源、完善管理手段、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为全省相关黄花研发单位科技创新提供资源保障,为我省黄花的持续发展储备雄厚的物质基础,为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

    (二)技术创新

      1.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标准化生产技术协同研究中心在云州区唐家堡建立了100亩示范基地,示范黄花专用肥、园艺防草布、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贺店村建立了100亩黄花专用肥试验基地,分别针对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生长时期黄花进行专用肥试验。通过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实施,黄花菜出苗期、抽薹期、花蕾生长发育期利用水肥一体化进行灌溉追肥,增加了黄花菜的生长量,进而促进花薹的生长,使花蕾增粗、增长,单花蕾鲜重增加,鲜花蕾的总产量提高,产量平均提高了10.5%,增产效果明显。同时采用黄花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黄花菜产量,改善了黄花菜品质,减少了黄花菜落花落蕾现象的发生。
      2.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有机植保技术协同研究中心开展了大同地区黄花菜主要病虫害本底调查,基本了解了大同市黄花菜主要病虫害种类、防治情况及面临问题;调查发现大同市黄花菜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叶螨、根蛆,其中蓟马危害最为严重;分离到了黄花菜锈病病原,确定为萱草柄锈菌;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分析黄花菜农药残留潜在风险因子的多组分精准检测方法,进行了黄花菜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验证评价;对云州区唐家堡村和贺店村2个植保技术核心示范基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黄花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标准化生产技术协同研究中心经过不断探索,研发出一套脱毒种苗工厂化育苗程序。2022年在吉家庄黄花脱毒苗繁育基地使用该技术生产脱毒黄花种苗1.2万株。该技术具有遗传稳定性好、生长速度快、繁殖系数高、培养条件可控等优点,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减少病毒的传播,极大提高黄花的产量和品质。
      4.采收机研发 智能装备协同研究中心针对黄花菜采收劳动强度大、费人工的特点,依据黄花菜生长特性和栽培管理习惯,开发出3款黄花菜辅助采收机,分别为4HF-5型、4HF-2型、4HF-1型。新机具主机可同时完成中耕除草、植保喷药等田间管理作业,实现了一机多用,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每个工位配备有座位平移和升降调节装置、防水防潮装置、照明装置、物料收集装置和分禾装置等辅助设备,可满足黄花菜采收的相关要求,改善了黄花采收作业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采收效率约11.5倍。
      5.新产品研发 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协同研究中心通过试验研究,开发出八款黄花新产品:
      清水黄花:由大同黄花新鲜花蕾加工创制而成。
      黄花茶:以未开花的黄花菜新鲜花蕾为原材料,应用岩茶制作工艺精制而成。
      复合黄花泡腾片:该类泡腾片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原料,有效地保留了新鲜黄花和沙棘果的营养功能、色泽和风味物质。
      素食黄花菜:以大同黄花干菜为原料,经沸水漂烫后加入提前炒制好的调味料,混合均匀后装罐密封杀菌而成。
      黄花菜片剂:产品利用新鲜黄花菜提取物作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干燥、制粒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安神解忧之功效。
      黄花酒——忘忧露:采用清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具有清淡的黄花甘甜,入口柔和,扩大了黄花菜的运用范围,也开发了一个露酒的优秀新品类。
      黄花压片糖果——畅润片:以冻干黄花超微粉为主要原料,可直接吞咽或嚼服,经动物实验表明,该片剂服用后具有明显的促进肠蠕动功效。
      黄花风味饮品——无忧露:取材自新鲜黄花菜或干制黄花菜,添加蛹虫草、黄米,经破碎、酶解、过滤后调配为无忧露饮品。
      6.黄花菜功能成分挖掘
      研究院功能成分挖掘协同研究中心利用质谱检测手段,检测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加工方式下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含量,进行了黄花菜中不含秋水仙碱的质证。同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新鲜黄花菜中的致腹泻成分及其结构。并探明了黄花菜中抗抑郁组分,解析了黄花菜抗抑郁的相关机理,为黄花菜精深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技术推广和培训

      开展黄花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和黄花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在黄花生产关键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在示范基地出现病害、虫害的关键期,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赶赴现场,或通过电话、微信等不同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使基地免受或减轻病害虫害威胁,减少了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2021年举办高素质农民田间实训班4期,培训技术人员320人次,举办培训班5次,培训农民种植户600人次,发放资料1000余份。2022年举办培训班8次,培训云州区黄花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和农民种植户技术骨干500余人,发放宣传彩页1000份,培训教材《黄花菜种植与利用》200册。

    岳新丽 张知 施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1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1期

    • 第2022-09-27期

    • 第2022-09-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