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娘离开人世已快三十年了,但是,孩提时代在奶娘家的童年趣事,总是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涌上心头,浮在眼前。
我出生那年,正是大跃进如火如荼的1958年,父亲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在一个村小学当老师。当时,母亲没有奶水,我这个小生命能否成人,成了父母的心病。村里正好有一个年轻妇女,生产后孩子夭折了,父母便托人说合,给我当奶娘。听奶娘后来说:其实她当时并不愿意接受我这个羸弱的新生儿,因为我出生后太瘦小,担心我难以成人。但看到襁褓中幼小的生命,奶娘又放不下心了,抬眼望着我父母满脸的焦虑、无奈和眼巴巴的期盼,奶娘便一把把我抱在了怀中。以后,我便成了奶娘家中的一员,奶娘为我取名奶旦。
也是命该有我,吃了奶娘的奶水,我的脸蛋一天天红润起来,很快成了一个粉嘟嘟的胖小子,奶娘爱在心里,喜在心头。我来奶娘家时,奶娘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后来奶娘又相继生育了六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小旦、三旦、四旦、五旦、六旦、七旦。这样,奶娘家连我一共有十个孩子,加上奶奶、奶娘、奶爹,全家十三口人,外加两只高大威猛的牧羊犬,这样的大家庭在村里是独一无二的,村里人都羡慕说:七个儿子,还有一个奶儿,真是杨家将的七狼八虎啊。
奶爹打年轻就在村里放羊,45岁那年身染重疾,英年早逝,奶娘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独自一人扛起了这个大家庭的重担: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缝缝补补,田地里的春种秋收,锄禾浇灌,辛勤劳作。记忆中奶娘穿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补丁摞着补丁,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家大孩儿多,我和弟弟们整个夏天都是光着膀子,很少有上衣穿,下身的裤子也是把裤脚挽在半腿上赤着双脚。全家人吃饭时,奶娘总是等孩子们吃完,她才最后一个吃。时至今日,这些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记得,每次半夜起来夜尿时,奶娘总在炕头的煤油灯下,给我们一针针一线线,缝补衣服,做鞋做袜。千分苦万分累,为的是孩子们的安康,全家人的温暖,为的是她的希望和期盼。
奶娘吃苦耐劳,勤劳俭朴,贤惠善良,尊老爱幼,孝敬婆婆,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深得全家人的尊敬和爱戴。有一年初秋,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奶奶到很远的地里摘南瓜,没想到天气转阴,下起了小雨,奶奶不慎滑倒,跌伤了腿,疼得不能走路。奶娘知道后,心急火燎地跑到地里,心疼地给奶奶换上衣服,把奶奶从三里远的地里背回了家。奶娘的这一举动,感动得奶奶热泪盈眶,成了奶奶永恒的话题,逢人便夸奶娘是个贤惠孝顺的好媳妇。直至今天,老辈人们谈起此事,还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1970年,正值“农业学大寨”的火红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农业生产显身手。奶娘三十来岁,青春朝气,精神抖擞,常常背着孩子参加劳动。摇耧播种,犁田耕地,砸石垒堰,都是一把好手,和男人们比当仁不让。她劳动积极表现突出,受到了公社的表扬,成了闻名乡里的巾帼劳模、先进典型。她的模范事迹和照片,还上了公社大院的彩色宣传栏,那张背着孩子手抡铁锤、砸石垒堰的彩色照片成了她一生的经典。
奶娘家里虽然孩子多,但对我这个奶儿却视如己出,疼爱有加,把我捧在手上,爱在心里。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生活虽然清苦,但奶娘对我却有额外的照顾,不管有多忙,只要我回去看她,她都要放下手头活计用铁勺在柴火上炒上两个鸡蛋。给我吃的时候,她常常是把弟弟们哄出去玩,闭上门让我一个人吃。这种待遇成了我的特例,每次去都能吃上奶娘炒得黄灿灿、香喷喷的炒鸡蛋。小时候在奶娘家赖着不走,奶娘常常把我抱在怀里说:“奶旦儿啊,俺儿长大懂事了,奶娘家是家,你家更是家,该回就得回去,有来有走才是好孩儿。”奶娘觉得,道理上应该让奶儿回自己的家,可心里也是极不情愿、万分不舍,我依偎在奶娘的怀中嘤嘤哭泣,不愿离开。多年后,奶娘的话还言犹在耳,记忆犹新。
小米饭把我养育,风雨中教我做人。1978年2月,我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临行前奶娘去看我,夜里和我彻夜长谈,谆谆嘱咐:“儿啊,你从小就有志向,要当兵开汽车,这还真去了,只是走得太远,娘接济你牵挂你。听说部队上管得严,记着不要违反纪律,咱不图个啥,平平安安就好,也能见见世面学点本事。”奶娘一声声叫着我的乳名送我上路,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其中也包含着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深情。
奶娘的一生,艰难清苦,为儿女们操劳,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年年岁岁春夏秋冬,清贫的日子,沧桑的岁月,霜染了她的鬓发。看着奶娘头上的丝丝白发,我的心里涌起阵阵酸楚,两眼挂满心疼的泪花。孩子们都渐渐长大,社会的一次次变革和进步,惠及苍生百姓,奶娘家的日子日见好转——弟弟们相继谈上了对象,奶娘为七个儿子操办了婚事,娶了媳妇,个个成家立业。
奶娘的美德传儿女,良好的家风荫后人,后辈们传承和延续着良好家风的精神血脉。七个兄弟,互敬互让,团结和睦,妯娌之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而且都有了第三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奶娘家的儿孙后人现已有一百二十多人,真可谓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家族庞大,人丁兴旺。不幸的是奶娘没有看到今天的盛世繁华,儿孙满堂,于1994年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时年63岁。
如今,我也渐渐步入了老年,每当想起幼年时在奶娘家的童年记忆,幸福时光,奶娘对我的如山恩情,不禁两眼发湿,潸然泪下。无论我走多远,也不论在干啥,什么时候也没有忘记过我亲爱的奶娘。乳育之恩,铭心不忘,对奶娘的那份思念、那份眷恋,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浓厚,历久弥新。
我常常在梦中见到奶娘,我梦中的奶娘已幻化成美丽的九天仙女,彩云之上,霞光之间,绽放出灿烂美丽的笑容。
张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