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现代农业

防治小麦根部病害取得重要突破

  “十多年来,针对小麦根部病害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我们植保学院院长李洪连带领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经过潜心研究,在200多种化合物中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活性化合物,目前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日前,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程绎南说。
  活性化合物是制成农药的原材料,该活性化合物具有用于小麦根部病害防治农药新品种的潜质,标志着小麦根部病害防治新药创制取得重要突破。
  小麦生长过程中,根部病害最为严重且难以防治,比较顽固的根部病害包括小麦全蚀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等。这其中又以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最高。不同于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小麦根部扎根泥土,即使发生病害前期也极难察觉,等到中后期及小麦快成熟时,才表现出植株发黄、瘪粒、枯死等症状,想挽救也为时已晚。
  “目前市面上缺少防治包括小麦全蚀病在内的小麦根部病害的药剂,所以我们在研制时把药品有效性、广谱性和使用成本低充分考虑在内,最终研制出具有全新结构的2-三唑-6-氯及2-咪唑-6-氟3-苯甲酰芳胺类高活性化合物。”程绎南说。

豫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11期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1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