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翼城县中卫乡的街道上,一条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走进中卫乡南北庙、辛庄、南上卫等村的玉米晾晒场,晾晒、脱粒、装车、称重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在稳粮保供上,中卫乡积极采取社会化服务,衔接壮大集体经济,焕发“土地潜力”,依托新翔丰、玉林农机、民乐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采用“土地入股+集体经营+全产业链托管”模式,村集体牵头开展农业托管1.08万亩,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500余亩。南北庙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村集体和农户一起计算收益、看效益,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商定托管模式及分红方法,村集体共牵头托管回土地526亩,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方式,加上科学种植管理,目前仅大豆玉米一茬,已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36万元,二茬冬小麦种植已全部完成,效益可观,真正达到了为集体经济“造血补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中卫乡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坚定不移走农业“特”“优”之路。持续加大对国家级保护物种翅果油树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组织开展招商引资、资金扶持、产品研发,擦亮“中国翅果油树之乡”名片;新建高标准农田5100亩,甘泉新村老品种“珍珠玉米”入选国家级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在南北绛村种植130亩,产量达2400公斤;依托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优异种质资源扩繁基地10亩,牢牢攥紧种子“芯片”;发挥平川、山区、丘陵地形优势发展水果柿子600余亩,“甘泉红”优质苹果2200余亩,“一根棍”樱桃300余亩,“赵家大葱”2000余亩;大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进恒盛源“姚家浆水”加工生产线、浮图“翼浮浆水”标准化建设项目,“姚老太”松花蛋生产加工项目,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持续打响翼城县特色浆水品牌,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野菜种植和土鸡散养。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将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卫乡党委书记郭安如是说。
下一步,中卫乡将充分发挥农业发展优势,按照“平川商贸物流、丘陵特色种养、山区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把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固本之举,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村的环境美起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卫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宋榜娟 房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