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以下简称运城农科院)于2020年12月22日在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挂牌成立。成立以来,在运城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运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等3个联盟单位,立足运城实际,以支撑农业转型发展,推进农业实用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协调人才资源和科技优势,全方位服务运城现代农业强市和现代种业强市建设,为“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品牌创建提供科技支持。
成立以来,运城农科院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合作,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并牢牢掌握种子芯片技术的指示和精神,围绕山西农业产业布局及“特”“优”战略,根据《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章程》,有序开展科研攻关和示范推广工作。
一、立足产业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
紧紧围绕运城粮、果、菜、畜、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组织立项调研,广泛征集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出研究支持方向,形成立项指南。2021年支持了12个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创制了小麦、西葫芦、油菜、花生、大豆、向日葵等各类作物优质、抗逆种质资源45份,筛选、引进玉米、水稻、旱稻等专用品种18个;选育出矮秆小麦优势品系运旱1818、耐寒抗盐碱油菜运杂1810、耐低温耐弱光西葫芦东葫19号、特早熟甜柿“早蜜”等多个新苗头材料,为后续品种的育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制了一套解决或缓解西瓜连作障碍技术,并采用精准灌水与施肥实现了西瓜标准化生产。
二、推进种业强市,发展有机旱作
成立以来,运城农科院积极围绕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开展作物新品种创制和技术攻关,在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育成国审小麦品种运旱1512、运旱1392两个,必奥602、沃单77玉米新品种两个,运豆202大豆品种一个,运徐紫20鲜食紫薯品种一个。这些良种有力支撑了运城粮油产业发展,丰富了特色杂粮资源,为运城市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良种保障。
2021年9月,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运城市农业农村局、运城市农科院承办的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讨观摩会上,与会专家对运城农科院展示的运旱系列小麦品种、运豆101、运薯655等系列耐旱作物品种和系列绿色节水栽培技术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运城农科院开展有机旱作攻关成效及为我省发展有机旱作所做的贡献。
三、立足当地农业,开展技术服务
运城农科院始终秉持生产、企业需求就是科研方向的原则,加强开展院企合作,先后与新绛瑞恒农业、河津通河食品有限公司、鸿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园等开展了普通小麦育种、特色黑小麦选育、冬枣促早熟技术、甘薯脱毒栽培技术等合作研究,有力地促进了院企合作和推广技术的应用。
结合“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团项目的支持,运城农科院科研人员组建了垣曲、夏县、平陆、闻喜、万荣等5个科技特派团,在粮食、油料、果树、蔬菜、特色经济作物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与农业人才培训,成立以来,累计下乡培训指导80余次,受众农户达4000余人次。
运城农科院科研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受到兄弟单位的高度关注。
2022年5月,运城农科院院长办公会同意了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蚕业科学研究院和运城绿谷子果蔬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加入运城农科院的申请,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以期共同为运城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保障。
于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