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简单的美食不仅可以满足你的味蕾,还会唤醒你的记忆。看着熟悉的美食,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与美食相关的人和事,浓浓的情愫也就点点浮上心头……
父亲是个老农民,并没有超群的厨艺,但他经常挽起袖子,系上围裙,用心做一些美食,喜欢和家人分享美食衍生的快乐。父亲最爱做撅疙瘩、黍面油糕和澄沙糕。
父亲年轻的时候,和面很在行。他力气大,和出来的面筋道,嚼劲大。每次母亲都会说:看你爸做的撅疙瘩,囫囵大块,难咬死啦!嘴上这样说,但母亲还是开心地吃着。我也觉得父亲做的撅疙瘩好吃,疙瘩大大的、滑滑的、筋筋的,尽管只是拌点酱油,浇点葱花,但这熟悉的味道一直萦绕在心中,觉得撅疙瘩就应该是这个味儿。
小时候,我不爱吃黍面油糕,觉得太黏牙。但父亲爱做,他常常说:黍面油糕软软的,甜甜的,美呔呔哩!当时,我以为黍面油糕很平常,其实很难做,现在才知道用开水烫黍面,要趁热和面,那种又黏又烫的滋味真不好受。后来,父亲常在晚上做好一个个黍面油糕胚子,第二天在集市上现炸现卖,集市快散的时候,买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买的量也大,他们都是带给家人吃。现在,看到别人卖黍面油糕,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做的黍面油糕,想起那熟悉的味道。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澄沙糕可是上等美食。集市上的澄沙糕是豌豆面做的,呈金黄色,香甜可口。我家绿豆多,父亲用水泡好绿豆,放锅里煮至冒泡,就要一直搅拌,绿豆沙浓稠到最佳状态,倒进盆里,撒上柿饼条,搅拌后晾至固体状。大快朵颐地饱享一顿后,全身都洋溢着绿豆的醇香、柿饼的甘甜,那种满足瞬间化作幸福,滋长着,蔓延着,温暖了心扉,温暖了岁月。
多年以来,父亲不但忙农活,还爱在锅台上忙,做撅疙瘩、黍面油糕、澄沙糕以外,还常常和母亲一起蒸馒头。我和哥哥参加工作以后,父亲就在自行车上装了个铁筐,方便给我和哥哥送馒头。在我心里常有这样一个画面——父亲掀开锅盖,一大团热气冒出来,父亲端着铁篦子吹着蒸气,把热乎乎香喷喷的馒头放到案板上,再把模样俊俏的馒头挑出来装在袋子里,再放到自行车的铁筐里……父亲装着的不是馒头,而是我和哥哥,还有整个家呀!
去年,父亲到县城买了一个电饼铛。他对母亲说:孩子们喜欢吃烙饼,想吃就烙,再不用买了;家里有自己磨的小麦面,自己榨的核桃油,自己做出来的烙饼吃着更香更放心。和好面,撒上葱花,卷起来压成饼,刷好油,然后放到电饼铛里。父亲坐在旁边卡着火候,不一会儿,伴随着滋滋的微响,食物的香在高温下迸发出来。这烙饼厚厚的,咬起来松软,嚼起来筋道,咽到肚子里回味无穷。那天回县城,父亲说,你们把烙饼带上,多拿一点,想吃了我再给你们做。其实,父亲就用那个电饼铛做了一次烙饼,因为不久后父亲就去世了。
如今,我还能吃到撅疙瘩、黍面油糕、澄沙糕,却吃不到父亲做的美食了。每一次母亲用电饼铛做好烙饼,都会对我们说:多带点,吃完再烙。这时候,我就会再次想起父亲和父亲的厨艺。
李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