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稳定社会经济的“压舱石”,畜牧业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助推器”。作为畜牧业发展的“芯片”,畜禽种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畜牧业竞争的焦点,更是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省有丰富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在畜产品既要求量又要求质的今天,如何发挥畜禽遗传资源优势,将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进品种组装合成,攥紧品质、风味、产量的“密码”,并辅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产业技术体系,打造品牌化的全产业链系统工程,走出一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呢?
今年初新组建的山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上述问题作为一项重大课题思考,确立向“芯”而行、振兴山西畜禽种业的“三级跳”战略,勾勒出了“种业创新怎么搞,技术路线怎么走”,初步构架起了打好山西畜禽种业翻身仗的“四梁八柱”。
把种源优势转变为种业优势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基因能够繁荣一个产业。
畜禽遗传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优良品种的“源头活水”,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省共有畜禽地方品种16个,培育品种6个,引入品种40余个。其中马身猪、边鸡、晋南牛、太行山羊、广灵驴和北方中蜂先后确立为国家保护品种,晋岚绒山羊、晋汾白猪相继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海兰蛋鸡、海赛克斯蛋鸡、AA肉鸡、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杜泊羊、萨福克羊等引入品种在生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如此丰富的遗传资源优势,如何转变为种业优势呢?
“要借助优异基因,抓紧培育自主品种和品系,进行合成系杂优商品生产,既要‘塑形’,又要‘铸魂’。”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杨子森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建立新的育种体系,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从市场向源头倒推,以需求定育种方向,放眼全产业链,打造协同高效的联合育种体系,从而提升畜禽新品种培育的最大功效。在此基础上,全力配合全省联合育种攻关和种业基地提升行动。
育强畜禽“芯片”,实施联合育种。据介绍,在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我省在继续推进国家主推品种“晋汾白猪”联合育种攻关的基础上,又启动了山西西门塔尔太行山类群肉牛、山西肉用绵羊两个新品种的联合育种攻关,这三个品种的联合攻关,目前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与此同时,加快本土种猪种质资源的创新创制,加快建设和完善生猪良繁体系,加快实施省级生猪遗传改良工程,该中心协助和推动山西长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列入今年新遴选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长荣公司承担我省引入品种中国化的任务,这次进入“国家队”,标志着山西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取得又一个重大突破,不仅提高山西生猪种业的全国地位,而且有力地促进山西生猪良繁体系的提档升级。
以建设畜禽种业基地为平台,聚集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带动区域优势畜禽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是我省致力于把种源优势转变为种业优势又一个漂亮的“自选动作”。
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政坤说,目前我省畜禽供种保障率达到84%,为优化畜禽种业基地空间布局,今年以来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山西省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基地和种公畜站遴选标准》,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推荐了6个核心育种场,12个良种扩繁基地,2个种公畜站。“只有筑牢畜禽种业基地,才能架起科技与资本结合的金桥,连起研发和市场的红线,推动种业向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进一步推动山西‘特’‘优’农业战略的实施。”
将种业优势叠变为产业优势
有关专家认为,山西畜禽种业体系尽管仍显薄弱,但有丰富的遗传资源打底夯基,通过加快品种培育和种业体系建设,整合和推广相配套的集成技术,就可逐步实现向全产业链延展,借助弯道超车将种业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可喜的是,今年以来,立足猪、鸡、牛、羊四大主导产业,全方位扶优扶强,我省已成功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力、产业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强的龙头种业企业;整合组装了一批可以示范推广的集成技术。
杨子森介绍,在猪产业上,中心按照农业农村部生猪稳产保供要求,遴选并挂牌与种业体系链接的220个国家级和161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指导8个生猪调出大县执行稳产保供计划,对7万头能繁母猪实施补贴,推广优质常温精液28万份。
在鸡产业上,中心通过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化校企合作,有力地促进养殖企业的并购重组;一边扶优边鸡开发利用,一边引进国家自主品牌“圣泽901”等肉鸡新品种,饲养量已达到11万套。
在牛羊产业上,中心先后指导4个肉牛重点县和2个肉羊重点县开展增量提质行动,指导5个市开展牛羊全产业链体系建设,指导4.2万头奶牛提升饲养管理,单产提高200公斤,同时发放奶牛冻精29.84万支。
……
“目前各畜禽品种正逐步走向‘特’‘优’全产业链系统工程的快车道。”
杨子森说,为构建相配套的产业技术体系,进而打造最具生命力,最具扩张力的全产业链系统工程,中心还整合组装了一批可以示范推广的集成技术。“主要是围绕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废弃物利用和屠宰加工等七大关键技术,建立畜禽高效繁育集成技术体系和畜禽高效生产集成技术体系,助推种业优势叠变为产业优势,进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让产业优势蝶变为产品优势
在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高效产业模式是“形”,健康科技体系是“神”,自主畜禽品种是“本”。
让产业优势蝶变为产品优势,努力做到“形、神、本”的高度统一,致力走出一条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可控的高质量“特”“优”畜牧业发展新路,正是我省擘画振兴畜禽种业的既定目标。
在进入资本全球化、商品国际化的新时代,仅仅追求产量,市场竞争的难度很大,只有追求产品品质和风味,并赋予健康和文化概念,才会发轫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畜产品的特色和优质,首先取决于遗传基础;其次取决于营养调控;第三取决于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我省自主品种资源的品质优势,再辅之以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调控,生产出高质量的“特”“优”畜产品大有文章可做。
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侯东来介绍,根据我省的品种资源禀赋和地域饲养优势,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化的全产业链系统工程,生产三大类优质畜禽产品。一是以地方品种为主,通过生命顺环散养生产高端特色畜禽产品。二是以培育品种为主,通过生态循环区养生产高质有机畜禽产品。三是以引进品种为主,通过生产闭环舍养生产高档绿色畜禽产品。
据悉,为保证上述三大类产品的特色和优质,今年以来,在加大自主品种及杂优组合开发、利用、推广的同时,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抢抓机遇,配套推进生态绿色发展模式的创建,充分发挥各产业联盟的协同创新优势,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这些进展突出表现在:一是用酶制剂替代抗生素并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二是用生态耦合取代单一生产并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已逐步建立一批与健康技术配套的可示范、推广、复制的生态绿色养殖模式,为生产“特”“优”产品构建可控制的溯源系统。
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整合品种资源,链接产业要素,凝聚科技合力,打造“特”“优”模式,为山西种业振兴贡献“畜牧力量”,我省振兴畜禽种业的“三级跳”已开了好头,未来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报记者金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