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党建+治理”释放更暖“民生温度”

——河津市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纪实

  2022年是全省“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河津市全面实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党建领航,深入开展“实施十大工程、提升十大能力、实现十大目标”揭榜领题创新行动,项目化推进、清单化实施,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感受到更暖的“民生温度”。

“红色”网格全覆盖

  郑娜是清涧街道清涧中心村的一名网格员。一年来,她怀着一颗热爱之心,全力做好网格工作,既收获了村民的信任,也收获了自身成长。
  一张“网”,看似无形,却越来越深地融入群众生活,疏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河津市实施“全科网格”工程,推行“多网合一、一网运行”治理机制,将日常巡查走访、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纳入网格,用“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河津市规范网格划分,设立普通网格527个、微网格3358个,网格成为基层治理基本单元;建强网格党组织,设立网格党组织527个,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配强网格员队伍,配备网格长143名,招聘网格员527名,配备网格辅助员785人、微网格员3358人,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柴家镇领题示范“优化调整网格设置”项目,将商店、卫生室、农田、河流、荒沟荒坡等纳入村网格,推进治理全覆盖,并组建网格党支部和党小组,组建基层治理专家智库,对网格员进行积分制考核,推动责任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解决、业绩在网格考评。

行政执法更高效

  2022年7月1日,18辆执法车整装待发,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身穿制服,庄严宣誓。河津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列装暨实战实训百日会战誓师大会正在龙门广场举行,该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实战实训“百日会战”正式拉开序幕。
  一支队伍管执法,基层执法更高效。河津市实施“赋权增能”工程,列支480余万元提高执法装备水平,推行“乡队一体”模式,深入实施堡垒建设、队伍建设、硬件配备、智慧平台、机制完善、监督管理等六大“强兵计划”,开展百日会战,打造执法铁军,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
  百日会战围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农业生产等高频执法领域,市乡联合开展行动,在实战中发现解决问题。目前,河津市各乡镇(街道)共开展行政检查850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2份;取缔散乱污9处,关停不合格企业5家,封堵矿洞8处,炸毁矿井6处;行政处罚4件,行政强制15次。
  城区街道高标准打造综合行政执法队办公场所,推动行政执法数字化、立体化、多元化,确保下放的执法权限“接得住、管得好”。清涧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市住建局执法队,对清涧大街两侧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保障了该大街道路改造工程顺利进行,也为群众出行创造良好道路通行环境。下化乡领题“创新私挖乱采治理新模式”项目,在执法人员、执法内容、工作制度、市乡配合上抓协同,实现对非法盗采行为零容忍、排查人员零事故、非法盗采行为零发生。

经济实力新跨越

  河津市125个行政村2022年村集体总收入4.94亿余元,各村均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乡村治理增添了“硬核”底气。
  党建有活力,发展添动力。河津市因地制宜,实施“强村富民”工程,通过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村企结对等方式,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清化收”厘清家底,盘活资源,促进增收。在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中,河津市通过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化解村级债务和收取新增资源费,为集体挽回损失1596.78万元,化解农村集体债务1.01亿余元,清收农村集体债权4162.05万元,新增各类土地资源4665.02亩。阳村街道连伯村通过规范合同,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0万余元。僧楼镇南方平村化解集体债务36.5万元,收回集体土地93亩,新增集体收入32万元。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辟民富村兴“新路子”。河津市25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业务涉及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文旅融合等领域。小梁乡积极领题示范“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收到良好效果。其中,辛庄村党支部领办兴梓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入股150余户,整合土地800余亩,规模发展粮食、中药材等种植,开辟了为集体增收的新渠道。
  农业生产托管让农民种地省心,让集体腰包鼓起。河津市承担省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已有3年,目前已在9个村托管土地3万余亩。赵家庄街道北里村成立合作社,带动140余户、1000余亩土地参与托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村企结对发展产业,鼓起村集体“钱袋子”。僧楼镇积极领题示范“村企结对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共确定10个村企结对项目,马家堡村的芽苗菜培育项目便是代表。该项目目前已试种成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利润200余万元。

城乡“蝶变”展新颜

  基层治理的效能,不仅体现在参与基层治理的队伍壮大了,各方面管理加强了,而且体现在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上。
  环境大变样,阵地党旗红。2022年,河津市实施“阵地提档”工程,完善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五务四场”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所六中心”,打造“执政阵地、服务平台、精神家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以17项建设内容为重点,打造了示范村32个、重点提升村7个。开展市直机关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专项行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为社区居民解难事、办实事,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走进樊村镇张家巷村,整齐平坦的巷道、标线整齐的停车位、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村村民韩梅梅高兴地说:“我们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庄就像大花园,党群服务中心让我们享受到了更便利的服务。”
  城区街道文苑社区党支部与市委政法委、市林业局、市司法局等包联单位携手,为文苑小区清理卫生死角、绿化带和小广场,安装大门门禁、太阳能路灯,修补路面,使小区面貌大变样。该社区还探索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和协调共治机制,在文苑小区成立了业委会,服务小区居民,开创了“三无小区”治理新局面。
  回望过去的一年,朵朵“党建治理之花”争奇斗艳。展望新的一年,河津市广大干群信心满怀、斗志昂扬,在河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聚合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书写更加精彩的民生答卷。

武咏梅 李俊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03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3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6期

  • 第2022-12-30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3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