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桥上镇:土地托管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迎着冬日暖阳,翼城县桥上镇刘王沟村山坡上,耕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作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挖掘机、铲车“轰隆隆”的声音响彻田野,一块块整理的农田已现雏形,给冬日的桥上注入了发展的澎湃动力。
  近年来,桥上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土地入股+集体经营+生产托管+保底分红”托管模式,交出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时代之问的桥上答卷,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蹚出了乡村振兴新路径。

土地托管成主流

  “土地托管真是好政策,今年我出去打工,年底回来的时候还能拿到种地的钱,土地不用荒,钱照样挣。”提及土地托管的好处,该镇大阳院村民夏丰学深有感触,赞不绝口。
  随着劳务输转经济的发展,大多数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各地耕地甚至出现撂荒的情况,桥上镇也不例外。本地劳动力大量外流、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谁来种地”难题,土地托管迫在眉睫。
  “我们镇10078名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仅3850人,其中65岁以上的占70%。‘谁来种地’成为难题。再加上大多数耕地分布在七沟八梁上,多是小块耕地,耕种不方便,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成本高,在外群众大多选择让亲朋好友白种,甚至小块撂荒,导致桥上镇实际耕种面积不断减少,地力不断下降,高标准农田改造等更是无法实施,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土地收益无法得到保障。”桥上镇党支部副书记李彦鹭介绍。
  实践中,桥上镇立足实际,聚焦“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村级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壮大”,综合考量土地、资金、资源和产业基础等要素,精心谋划,最终确定了“土地入股+集体经营+生产托管+保底分红”托管模式。村集体接受农户委托,对其责任田实行耕、种、管、防、收、售统一管理的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群众“你在外安心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藏粮于地”补短板,实施碎片变整地,降低生产成本。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实行农村闲置土地托管制度,是解决土地闲置撂荒、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保证了粮食安全,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加速了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说起土地托管的好处,下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成海高兴劲溢于言表。

集体村民双收益

  1月8日下午,在黄家垣村村“两委”成员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抓好“三农”工作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多措并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小华高兴地说,“我们正在盘点农业托管玉米种植的收益,托管土地的100多户村民眉开眼笑。去年我们村农业托管1100多亩,一类地每亩分红270元,二类地每亩分红170元,带动村民增收23.4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近6万元。”
  在去年的12月20日,桥上镇举办了2022年度农业生产托管壮大集体经济分红大会,30位群众代表、15名村干部现场领取了托管分红和奖金。
  桥上镇大阳院村民黄伟虎喜上眉梢:“那好托管收益分红2559元,我很激动很高兴,农业托管就是好,既增加了收入,全程还不用操心!我家里还有九亩土地,将全部交给集体托管耕种。”
  李小华表示,“去年尝到土地托管分红的甜头,今年村民土地托管意愿更足了。结合本村实际,我们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坚持良种、良田、良法,科学种田,做好托管土地的耕种防收,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力争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阳院村党支部书记牛怀义从口袋掏出他们村去年的分红名单,指着村民的收益告诉我们:“分红大会后,村里好多村民打电话要求进行土地托管。”
  在他看来,大力开展土地托管工作,对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专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务,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单打独斗”的种田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外出经商、打工的后顾之忧,实现离乡不丢地、年年有收益。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的利益双赢。

乡村振兴好前景

  在黄家垣村的牛场里,打捆回来的玉米秸秆被码放得整整齐齐,不远处的牛栏里,多头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利用托管和玉米秸秆,黄家垣村办起了养牛场。
  农业生产托管通过专业化服务,降低了种植成本,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民双受益。以玉米种植为例,玉米收获后留有大量秸秆,桥上镇党委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多次到种植户、农机手家中访谈,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分析研究托管工作,谋划探索托管工作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以农业托管带动“循环经济”和技术革新。
  一方面他们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一体化发展,一部分加工成燃料,供给生物发电厂;另一部分加工成饲料,带动桥上畜牧养殖业发展。再把养殖牛羊产生的粪便回收,使用有机肥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粮食产量,形成绿色生态循环。
  同时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在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基础上,综合良种良法良技良田,选用优良高产品种,培肥地力,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强化田间管理,大幅提高玉米和谷子产量。
  2022年,桥上镇签订春播玉米“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协议4269亩,玉米、谷子多环节托管2319亩,连翘多环节托管120亩,畜牧业多环节托管32户。如今,“集体种地我收益”这一新兴的土地托管模式正在桥上镇悄然崛起。
  对于未来,桥上镇党委书记陈海量信心满满。他表示,实行土地托管,不仅让全镇农业全产业链快速发展,而且实现了农田丰产丰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也为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供了保障。下一步,桥上镇将总结更多土地托管经验,让农业托管真正成为推动村集体增收的主渠道、主路径,以持续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势赋能。

宋榜娟 闫红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3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3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6期

  • 第2022-12-30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3期

  • 第2022-1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