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立春时节,在新绛县汾河岸边及汾河生态公园内依然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天鹅、白鹭、苍鹭等野生鸟类在此云集栖息,有的在空中翻飞起舞,有的在岸边沙滩沐浴阳光。这些飞翔的精灵给春日的汾河增加了一抹亮色。
“我家就住在汾河岸边,每天早上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许多天鹅、白鹭等鸟类在水面觅食、在空中飞翔。特别是汾河公园建成后,各种各样的水鸟比过去增加了很多,我看到这些水鸟在自由地嬉戏,心情格外舒畅。”家住该县汾河湾紫光华庭的梁先生高兴地说。
看到如今的汾河生态公园,谁能想到曾几何时环境整治的“老大难”,已成为全县面积最大的公园和广大市民的城市会客厅。这都得益于新绛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汾河生态治理和保护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结果。
近年来,新绛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抓住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对汾河城区段及汾河干流进行综合改造和系统治理,建成了环境优美的汾河生态公园,栽植了各类植物和各种苗木,加宽加高了沿汾河干流防洪大坝,使汾河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
“我县通过建设汾河护岸林、生态廊道及人工湿地等系统工程,栽植各类植物130余种,红叶李、大叶女贞、木槿等各种乔灌木4万余株,实现了汾河河道植物多样化,逐步形成了‘蒲苇植物茂盛,百种水鸟齐鸣,荷花争奇斗艳,杨柳岸边合围’的良好局面。”该县林业局汾河护岸林项目主管卢进强说。
汾河新绛段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美景的重现,带来的显著效果就是汾河两岸环境更加优美,汾河水质稳定达标,为陆生各种鸟类和水禽提供了舒适安全的栖息环境,天鹅、野鸭、白(黑)鹭等一大批各类水鸟陆续到此“落户”,成为新绛县对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的有力写照,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持续改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汾河新绛段人工湿地建设,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要持续加大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宣传的力度,坚决打击滥杀乱扑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营造‘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张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