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聚焦农广校

传道育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立足本职培育高素质农民纪实

  • 省农广校和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联合开展转基因宣传活动。

  • 省农广校校长董凯安(左三)在朔州进行体系建设及田间学校调研。

  •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省农广校党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把农民当父母,把自己当农夫,倾情传道授技,尽心育人育才,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嵌入“三农”工作大棋盘。
      2022年的山西农业推广战线上,有一支颇为活跃、但又与众不同的生力军。这支队伍,就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以推动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省农广校”)。

    有机融通
    汇聚人才振兴磅礴力量

      承接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经理人(种业)培训班,在全省农广校体系起到示范作用;结合各地历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制定《山西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山西实际制定《山西省2022年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实施方案》;配合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完成高素质农民宣传片拍摄;推荐马红艳等6名同志为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工作候选人,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标杆;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关于推进山西省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等材料报送……
      聚焦农民教育培训职能,不断延伸工作触角。有机衔接行政事权,与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深化融合,通过资源共享、文函直批、全程共商等方式,产生化学反应,深度介入高素质农民培训。2022年,省农广校仅与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等7个处站完成的各类工作就达17项之多。
      此外,以省农业农村厅“四有”为指导,对照职能不断扩大“朋友圈”。根据市场、产业和农民需求,2022年省农广校通过业务关联与省民政厅等5个厅局以及职业院校、省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实现人才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上接中央校天线,中聚各部门人气,下接各地市地气,绘就辅车相依的工作格局,省农广校为自身深入培育高素质农民夯实根基。

    创新驱动
    争创“跑在最前”工作业绩

      紧紧围绕乡村人才振兴需求,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积极推动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有效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在这一方面,山西目前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农广校2022年争创“跑在最前”工作业绩的大胆实践和全新探索。
      ——打造培训教学质量生命线。
      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中,省农广校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结果导向,剖析旧问题、拟定新目标,在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索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训质量有效途径课题研究,并在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经理人(种业)培训班中实践;在成人中专教育工作中,在全国率先起草了1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向省教育厅申报两年制成人中专,提高教学质量有章可循。
      ——打造培训教学方式“数字化”。
      2022年,省农广校申报了“省农广校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创新教材编写,改传统教材为活页式融媒体教材;创新传播方式,与省广播电台合作开辟“乡村振兴进行时”广播版块;与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联合制作《精品课程》10期、微课30期,并陆续在省农广校网站、山西农业12316等新媒体平台展播,累计点击量超过8万人次。
      ——打造培训教学模式示范性。
      2022年,省农广校承担了农业经理人(种业)培训等5类培训,人数少的50人,多的达14万余人,不同的培训类别,要有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去支撑,高定位的方案设计、高标准的教学流程和高水平的教师聘用,产生高质量的培训效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打造培训教育体系完整性。
      近两年来,全省农广校体系在机构改革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但是省农广校不仅得以保留,还加挂“乡村人才(干部)培训中心”的牌子,此举极大地提振了全省农广校体系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22年,省农广校深入调研全省各地农广校办学基本情况,对全省271所农民田间学校进行了摸底,推荐入选全国共享田间学校两所,制订了农民田间学校优质校遴选方案,有力地推进全省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
      统筹各类培训,精心组织实施,2022年全省农广校共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7000余人,认定1500余人;2021-2022年冬春培训农民14万余人。

    夯基蓄能
    培塑能打善打硬仗团队

      光鲜业绩书写的背后,必然有一支过硬的团队“执笔”。
      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任重道远。为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夯基蓄能,省农广校把培塑“一懂两爱三过硬”工作团队划定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底线。
      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思想政治教育。2022年,该校多次组织职工集中学习、集中研讨,多次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借此,凝心聚力提升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新职能,筹建新班子。根据组织指导全省农民健身和体育赛事活动职能,2022年该校配合省体育局完成两项体育赛事;积极推进第六届农民体协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农民体协委员会。内部调结构,团队增活力。2022年该校完成了单位科级干部选拔任命和岗位设置工作,重塑后的学校干部队伍,干劲十足,焕然一新。苦练内功,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重塑干部队伍,有力地锤炼“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人才振兴;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培育品质;坚持砥砺前行、奋力开篇谋局……省农广校校长董凯安表示,新的一年,学校将以建设“农业强国”“体育强国”为己任,以推进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方向,继续深化有机融通,扩大业务交集;加大教育与管理数字化建设力度;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充分彰显体协功能……高标准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推动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实践资源共建共享。
      一路高歌,深耕农民教育培训,让乡土人才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头活水。2023年,意气风发的省农广校人,更加值得我们期待!

    本报记者金建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10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3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3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6期

    • 第2022-12-30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