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记者从15日召开的2023年全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获悉,根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总体思路,今年农业农村发展锚定一产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一产固投增长7%左右的发展目标,我省今年“三农”工作将主要从十方面发力。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4725.5万亩,其中大豆175万亩、油料13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2万亩;我省将出台《山西省抓好稳粮保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保面积、提单产、减损失三个方面确保完成任务。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近期省政府将印发《山西省设施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我省将重点发展设施果菜,确保全年果、菜产量均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加快发展畜牧业。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2.5万吨、125.1万吨、149.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0%、6.1%和5.0%;加快发展设施渔业。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6万吨、产值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7%以上。
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100万亩、改造提升85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和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纵深推进有机旱作农业。今年省里将布局建设生产基地30万亩、市级科研基地6个、县级示范基地8个,集成推广应用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50项以上;加快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持证农民“机田证”一体化;持续推进种业振兴。
聚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今年重点要以加工业补短板为切入点,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做优做强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着力推动三产融合,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实施一批标准化原料基地、体系化物流网络、品牌化市场营销项目,推动延链、补链、壮链、优链。
加快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加强绿色产品供给,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今年要创建国家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60个;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再建设12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带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落实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3年行动计划》,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重点,制订年度行动计划,统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动”;推进乡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聚焦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扎实做好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开展乡村文明风尚培育行动。
持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壮大提质村级集体经济,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扎实开展土地延包试点;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大力开展社会化服务,力争全年粮食托管面积达3300万亩。
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抓好一产带动增收基础上,重点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产业帮扶三项工作。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5万、颁证4万;今年省里要出台《2023年五有机制到村到户产业帮扶增效增收行动方案》,脱贫县要聚焦一个主导产业,两个辅助产业,加大对脱贫户、监测户从事规模种养业、设施农业、高质量庭院经济等的奖补力度;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增收;开展春风行动,推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出村进城。
坚决维护农业农村领域平安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依法行政,建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推进乡村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