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现代农业

五化合一聚力赋能 推动有机旱作增效

——我省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的成功实践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制定发布省级有机旱作地方标准98项,建设科研示范基地30个,3个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4市15县整建制推进有机旱作示范,蹚出了一条符合山西实际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径。但与此同时,有机旱作农业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高,成为影响我省有机旱作农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针对这一问题,2019年9月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项目”),创新支农惠农方式,投资9000万元,采购先进、大型智能农机,采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模式,在全省范围内首批遴选、支持10个农业经营主体领用机具,开展有机旱作农机作业生产服务。
  受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积极推进项目的落实,通过实施“五化合一”,推动先进生产理念、生产方式、技术路线的全方位深层次转变,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样板。

遴选机制规范化

  项目启动以来,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制定出台《试点成员主体遴选调整办法》和《考核办法》,严密组织试点主体申报,邀请相关领域著名专家赴各地调研、座谈,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通过评审最终遴选确定10家农民合作社作为试点主体。
  “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在全省范围2000多个合作社中我们能被选中,分配到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采购的这么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下一步我们搞农业生产的信心更足了。”阳高迎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乐呵呵地说。

采购招标统一化

  在项目机具采购过程中,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强化拟购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服务等参数市场调查,并与相关生产企业就供货价格进行反复谈判,确保了财政资金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严格按照我省招投标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供货公司;与各试点经营主体采用契约化管理机制,签订机具分配协议,明确各方权责,突出效益导向,紧抓引领示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累计采购各类高端农机具80余台,应急配件300余件。

农机设备智能化

  为实现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高效生产作业目标,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围绕我省有机旱作装备发展“短板”,聚焦项目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特色农业产业等领域装备示范引领与支撑效应,在项目采购过程中注重引入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机具,助力土地托管与规模化农业经营取得新成效。

培训服务多元化

  针对采购的智能、大型、复试作业农机自身特点,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采用外派学习、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不同培训形式,多样化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先后在五寨县、芮城县和太原市举办3场专题培训,向试点合作社的农机操作手讲解农机设备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流程;组织维修技术人员,远赴山东开展封闭培训,为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

生产调度信息化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围绕装备的科学化管理、精细化运营、智能化作业、精准化服务需求,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推进物联网、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智能监测、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有机旱作农业上的集成应用,开发智慧农机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系统,为所有农机设备安装北斗定位数据采集终端,实现试点主体农机种植耕收全程作业数字化。
  精耕细作“项目田”,收获成果“一串串”。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实施以来,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先后指导10个试点经营主体服务农户13458户,马铃薯收获3万亩,秸秆打捆作业累计61188捆,各类作物种植共计298584亩;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项目1亿元,直接创产值872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张成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03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7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10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