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乡土文化

像读书一样读山

  •   英国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被问到为什么喜欢登山时,他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里。”登山,似乎不需要理由。山在那里,山本身就是召唤,山本身就是理由。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登山,也常常试图像读书一样读山。
      读华山,我读出了人生之险。
      “自古华山一条路”。“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华山之险绝,名冠华夏。在我的见识中,无有出其右者。记得当年登华山,在最为险峻的“千尺幢”,我几乎崩溃:从下望上去是看不到头的台阶,整个坡度在70%以上。狭窄台阶两边各有一条近乎垂直而下的晃晃悠悠的铁链。这就是唯一的安全保护性装置了。抬头仰望,高空一线天开;低头俯视,脚下万丈深渊。心惊胆战的我,只能在同行者的帮助下,手脚并用,几乎是闭着眼睛才颤颤巍巍爬了上去。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人生如登华山,一生中会有多少类似的险境啊。谁能计算出或预料到,一生需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需要跋涉多少激流险滩。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山顶就在那里,你别无选择,没有退路,只能咬牙坚持走下去,正所谓人生没有回头路。怎么走?不要贪恋路边的风景,不要背负额外的负担,自然会规避好多风险。
      人们常说“富贵险中求。”其实,险中求来的富贵很有可能会在突然中失去。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积累才是人生真正的永恒的财富。华山告诉我,要时刻保持战战兢兢的敬畏之心,如履薄冰的警醒之意,才能自求平安,赢得高远。
      读黄山,我读出了人生之奇。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而驰名。神奇的黄山把梦幻的仙境带到人间,让人叹为观止,最让我感叹不已的还是黄山奇松。黄山的松树姿态万千,苍劲挺立,大多植根于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傲立在凶险高危的环境中,其生命力的坚韧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启迪。它们饱经风霜雪剑,却依然郁郁葱葱,在看似不可能生存的绝境之处展现出勃勃生机。
      欣赏黄山奇松,不免想起“宇宙之王”霍金。他一生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言合成器来帮助完成。然而,他撰写的《时间简史》冠绝群伦,在全世界拥有无数读者。他就如同黄山绝顶上的一株青松,孤傲四方,令人仰视。每一株黄山松都是我们人生的一根标杆,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韧不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读庐山,我读出了人生之幻。
      到庐山的时候是一个春天,早上坐车上山之时,但见满眼浓雾弥漫,能见度很低,估计只有二三十米。我坐在前排,山路弯弯,手心里一直替司机捏着一把汗。及至上山以后,但见云海密布,弥漫山谷,诸峰在云遮雾罩之间忽隐忽现。前往住宿宾馆的路上,浓雾更大了。导游说道路近旁就是抚琴湖。名字很美,但浓雾之下却难睹芳容。咫尺之间的湖景竟然让人完全无法识其面目。一湖尚且难睹,何况虚无缥缈的人的一生?
      金刚经里面这样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就如同庐山烟雾一般,虚无缥缈,不知何时而来,不知何时而去。一切的烦恼妄想不过是浮云泡影。生活的禅法,就是不被任何烦恼所纠缠的洒脱,就是要远离各种自以为是的偏见,用一种宽阔的心地,去迎接这世上的白云苍狗,却不染一丝尘埃。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也许从这首诗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悟到同样的道理。“庐山烟雨浙江湖”,就如同人们魂牵梦绕的目标理想。没有得到之前是那样渴望,苦苦追求,及至真的得到之后,也感觉不过如此而已。人生莫非真的是一场如烟似雾的梦幻?
      一座座山就是一本本书。登山不易,读懂亦难。但山就在那里,去吧!读它,或许能为你的人生读出一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

    雪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3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17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10期

    • 第2023-02-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