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三月花芬芳,汾水岸畔馍飘香。3月16日,“霍州杯”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活动在霍州市举行。来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沿黄省(区)及我省各地的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组织当地国家级和省级非遗花馍项目传承人参加展演活动。
“花馍”作为黄河流域最具文化魅力的特色面食,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心尖上的情结”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民俗内涵,承载着华夏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动现场,来自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非遗花馍传承人纷纷展示了各自的花馍作品,“青海月饼”“锦绣天府”“枸杞福娃”“中国梦”“盛世中华”“龙凤呈祥”“风调雨顺”等一件件寓意美好、制作精美的花馍作品,吸引参观者纷纷拍照留影。
此次活动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霍州市委市政府承办的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活动,为广大非遗花馍传承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相互交流了解的新途径和新载体。展演活动现场,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花馍作品同台“争艳”,全方位地呈现了中国面食的非遗故事,将有效促进九省(区)文旅与美食的融合,推动黄河流域面食产业的大发展。
霍州花馍是可食用的山西传统民俗工艺品,比起其他地方的花馍,霍州又以年馍最为出名。霍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可新介绍,作为霍州传统民俗文化瑰宝的霍州年馍,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传统老酵头制作工艺,多曲并用,自然兼香,由玉米、糯米、豌豆、黄豆等多种杂粮配比而成,通过传统蒸煮、暴晒等方法混合发酵,与其他单一酵头制作的花馍相比,它能最大程度激发谷麦的香气,蒸制出来的年馍色泽更光润,口味醇正,嚼劲十足,麦香四溢。如今,霍州年馍经过千年延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享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之美称,被列为临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10月,霍州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年馍之乡”。
近年来,霍州市大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霍州年馍及系列特优产品为代表的“霍嬷嬷”区域公共品牌,以“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思路为统领,培育了一批年馍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规范行业标准,实行一体化营销,全面形成了年馍行业产业化、集群化、标准化的发展态势。目前,该市从事年馍生产加工的工厂、作坊达到120余家,产量突破2000万公斤,销售额达到1.5亿元,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霍州年馍已经成为当地人的“致富馍”。
闫红星 安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