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信息联播

小麦防范“倒春寒”技术措施

  3月上旬,我省气温一路飙升,最高温度25℃,较常年同期平均高10℃左右,小麦生育进程明显加快。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初,北方大部地区气温起伏较大,对于正值起身拔节至抽穗期的冬小麦,低温冷害、晚霜冻害都可能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易导致主茎及大分蘖冻死,造成穗数不足。小麦防范“倒春寒”,应坚持“以水调温”,做好冻害防御;坚持“以肥促长”,做好灾后补救。

一是以水调温,增墒防冻

  对缺墒的麦田,特别是沙土地、秸秆还田、土壤疏松、有旱情地块和优质强筋麦田,“倒春寒”到来前提前灌水,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增加麦田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热容量,调节田间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提高植株抗寒性,预防冻害发生。还有利于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二是叶面喷肥,一喷多效

对于旱地麦田或水源不足麦田,在“倒春寒”来临前1-3天,选用芸苔素或胺鲜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上0.2%-0.3%磷酸二氧钾溶液、或1%尿素溶液、或氨基酸复合液肥、或多元复合微肥等,进行叶面混合喷洒,提高植株抗性,若同时追肥浇水,抗寒效果更好。

三是补肥浇水,分类补救

  小麦是自身补偿能力极强的分蘖作物,遭受“倒春寒”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加强田间管理,当年春季新生分蘖都能够成穗,仍可以获得很好的收成。寒潮过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并分类施肥浇水,氮肥和水分的耦合作用促使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减轻“倒春寒”造成的损失。对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内的麦田,不必施肥;对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对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对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还需正常施用拔节孕穗肥。

四是防病治虫

  遭受“倒春寒”的麦田,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小麦拔节后,病虫害进入多发、并发期,加强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和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保持植株健壮,提高小麦抵御寒冷能力。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对路农药,有针对性开展防治。病虫害防治可与喷施叶面肥合并进行,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
  (1)条锈病。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防治。(2)白粉病、叶锈病。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5-4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防治。(3)麦蜘蛛。当33厘米行长小麦上蜘蛛数量达200头或每株6头时,选用阿维菌素(0.4克/亩)或马拉·辛硫磷混剂(12克/亩)兑水25公斤喷雾防治。(4)蚜虫。当田间百穗蚜量达500头以上时,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25毫升、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3克,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山西农大小麦研究所研究员 张定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3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