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走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龙门样板”

  • 龙门村一角。雷艺彤摄

  • 龙门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主任原贵生(右)向记者讲述发展感悟。雷艺彤摄

  •   开栏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省委宣传部2023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部署,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实施“走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采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总结我省乡村振兴经验,为推进全省乡村振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河津市龙门村是我们采访的第一站。从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全省各地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敬请关注。

      在运城市有这样一个村庄,这里有医院、商务酒店、商贸大街,有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有街心公园、文化园、4A景区……在这里,“人人都是上班族,年底家家有分红”。在这里,外来人口已达到六七千人,将近本村人的两倍。河南、安徽、甘肃等十几个省份的打工者和管理人才在这里扎下根,甚至美国、法国、伊朗的专家也长住村里。这个村庄,就是被称为“三晋第一村”的河津市龙门村。

    宜居龙门,让家园更美丽

      3月17日,河津市龙门古渡口。
      汹涌的黄河水从狭窄的晋陕大峡谷奔涌而来,在这里倾泻而出,河岸陡然变宽,河水流速也随之放缓,平原和峡谷的交汇尽收眼底。黄河东岸,就是闻名三晋的龙门村。春暖花开时节,记者走进龙门村的禹门口湿地公园,只见绿树红花掩映中,不时有游人进入景区赏玩,一派安静和谐的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努力把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好,把龙门村建设成绿色美丽乡村。”党的二十大代表、龙门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主任原贵生告诉记者,在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下,黄河龙门风景区于去年已经被评为4A景区,这是对龙门村“坚持生态绿村”治村理念的肯定,也是龙门村践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具体行动。
      素有“三晋第一村”之称的龙门村经过30多年的工业强村之路,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
      穿过巍廓别致的大门,但见一栋栋住宅楼整齐地排列在龙门大街两侧。街心公园、鱼跃龙门文化园、益寿园,林荫曲径衬托着花海翠楼。而党建展览馆、龙门展览馆、民俗博物馆、中国名村馆、警示教育馆、图书馆、大禹文化馆等,则浪花般分布在文化活动中心、新龙门客栈以及龙门广场周围。走在这里的街道上,有一种走进城市的感觉。
      “从1996年开始,村里每年实施‘五个一’惠民工程,把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逐步建成32栋住宅楼,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实现了‘水、电、暖气、煤气、热水、宽带、闭路、电话’八通,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全部入住。建设‘幼托、小学、初中’连片标准化校舍,配套乡镇等级村级医院、龙门村文化活动中心、商贸大街及办公商务酒店,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龙门村党委副书记原娟珍介绍说,住在龙门村,可以满足群众包括衣、食、住、行、购物、交往、娱乐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说,龙门村已经实现了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目标。

    宜业龙门,让产业更兴旺

      “乡村要振兴,必须依靠产业振兴。有了产业,我们的村民就可以不出乡村有活干、有钱挣。”原贵生告诉记者,龙门村能够走到今天,是当年抓住机遇,率先兴办集体企业龙门集团,发展焦化、水泥等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结果。
      龙门村是全省工业兴村的杰出代表。
      创建于1988年的龙门科技集团是一个村办集体企业,当年靠着一座年产2.5万吨焦炭的红旗三号焦炉起家,以集体经济为主体滚动发展,目前拥有煤焦化、建材、电力、铁路发运、交通运输、房地产、旅游七大产业,名列山西省“企业百强”和“制造业百强”,还被确定为运城市“虎榜企业”和“龙榜培育企业”。
      除集体经济外,龙门村积极促进其他成分经济发展。村办企业鼓励村民集资入股,实现家家有股份,人人是股民,年年有分红。同时积极鼓励兴办个体创业。“多轮驱动”模式,给龙门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乡村要振兴,必须依靠产业来支撑。我们多少年来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年实现产值超过7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5亿元,人均年纯收入超过7万元。”原贵生自豪地说,有了产业,我们的村民就可以不出乡村,有活干,有钱挣。
      49岁的原玉生就是原贵生所说的“不出乡村有活干、有钱挣”的村民之一。他在龙门科技集团的水厂已经工作了30年,每天像城市里的企业工人一样,准点上下班。原玉生告诉记者,因为就业条件好,集团欢迎大中专学生回家就业,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也进入集团焦化公司上班。“现在村里企业做得这么大,将来会有很好的前途,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
      龙门村现在像原玉生一样在集体企业上班的村民超过1600人。
      龙门村不仅吸纳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业,还对外公开招聘人才,表现优秀者3年可以成为龙门村荣誉村民。在村工作10年的员工、教师,均享受荣誉村民待遇,与村民一样享受村集体分红。
      53岁的临猗人李佩峰就是定居在龙门村的荣誉村民之一,他从21年前进入龙门村工作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龙门村原贵生书记特别重用人才,无论你是从哪里来的,只要安心在村里工作都能得到重用。”李佩峰说,自己在单位上班月工资9000多元,同事中还有很多人月工资一万多元。他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享受和同村人一样的待遇,现在就是一个龙门人。

    和美龙门,让生活更幸福

      在原贵生看来,龙门村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最关键的因素是党中央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政策的指引。”此外,就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门村狠抓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只有党组织堡垒坚强了,才能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原贵生说。
      龙门村共有党员170名,村党委下设第一、第二、集团机关、焦化、电力、建材、销售七个党支部。担任党委书记以来,原贵生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他的带领下,龙门村党委荣获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龙门村,人民是真正的主人。“群众同意的事就干,群众不同意就是再好的事也不能办”是龙门村党委的一条基本原则。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原贵生十分重视制度建设,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即由村委会提议,党委、村委审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酝酿讨论,并向村民公示,吸收各方面意见,修改补充后形成决议,接受群众的监督。
      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让龙门村的发展道路如同跃出龙门的黄河水一样越来越宽阔,龙门人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如今,在龙门村党委的领导下,村里实现了“七有惠村”的共富目标。“七有”即幼有所育、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龙门村建有32栋高标准住宅楼、禹泉丽园新农村安居住宅小区及各项配套设施,全面惠及每一位村民。龙门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都不用出村,上学费用全免,每年中考、高考达线生都发放奖学金。村里建有龙门村医院,集体每年为村民缴纳医疗保险,村民住院医疗费用除国家报销外其余全部由村里报销,村民看病不用自己花钱;集体为村民缴养老保险,60岁以上老年人分年龄段每月由村里发放500元~650元的养老金,百岁老人发放2万元养老金,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配备老年公寓,让孤寡老人颐养天年。2022年村集体拿出2100余万元为村民分红,人均分红5100元。“七有惠村”彻底解除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82岁的村民卢有龙告诉记者:“住在村里条件特别好,村里环境好,住得安心玩得开心,看病不掏钱,村里每月还给发养老金,每天都像在天堂里过日子。”
      “我们今年的奋斗目标是产值超过100亿元,上缴利税努力达到3亿元,人均年纯收入争取达到8万元。”原贵生说,通过振兴产业把农村的集体经济搞好,把农村建设成让城里人羡慕的地方,把农民变成让人向往的职业,是他多年来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

    本报记者米厚民 柴俊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