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64亿,位居全球首位。但当前我国糖尿病诊断率并不高,仅30%~40%,使得很多人对糖尿病的了解不够,甚至还有人认为吃太多糖是导致糖尿病的元凶。这显然是错误认知,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到底是怎样的?是否与吃太多糖有关?糖尿病患者能否吃糖?现就相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作为一类慢性病,临床极为常见,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发体内血糖升高,同时还可合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患病早期症状并不显著。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提升,若不加以控制极易诱发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虽然目前该病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多与遗传、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
1、遗传因素:根据临床调研来看,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主要是因该病的遗传性与多种基因存在关联。
2、饮食因素: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加之工作节奏加快,运动频次减少;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导致人们每日脂肪摄入量增加,肥胖患者人数激增。
3、环境因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增加,这也是近年来糖尿病高发的一大因素。
二、糖尿病与吃太多糖有关系吗?
糖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热能,同时也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物质。糖尿病中的“糖”主要是指葡萄糖,与日常生活中的糖并没有太多联系。但若甜食摄入过多容易产生肥胖,会导致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当我们食用糖后或是食物分解产生的糖,都会借助消化系统这一载体,通过血液向人体需要能量的器官进行输送,若糖分过多就会转变为脂肪储存下来,最终表现为大肚腩、双下巴等。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肾脏是必经之路,其能够过滤废弃物并通过尿的形式排出,而有用的电解质、糖等物质都会再次进入到血液中,但是肾脏对于糖分的吸收能力有限,若血糖浓度过高,此时糖分将无法被全部吸收,部分会进入到尿液中最终产生“糖尿”。
三、糖尿病患者能吃糖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糖”主要是指双糖,譬如蔗糖、白糖等,这类糖能够快速被分解,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严格控制这类糖的摄入量,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应当禁止食用。对于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的患者,若是食用了含糖的食物,那么可以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可见,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吃糖,而是要根据自身病情进行合理控制。有一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或是服用降糖药,极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就需要适当补充糖分。建议这类患者可随身携带几颗糖,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食用一颗,避免发生其他意外。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水果时,也需要谨慎选择。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拒绝一切水果,其实并非所有水果都不可食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控制好时间。在餐前或餐后不易食用过多的水果,最好是放在两餐之间,以免在食用后出现血糖波动。二是水果种类选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譬如番茄、柚子、猕猴桃等,这些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易吸收、消化,不会增加胰腺负担,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于体内胰岛素活性具有正向改善作用。而香蕉、凤梨、西瓜、葡萄等水果则应当尽量避免。
总而言之,并非吃糖就会导致糖尿病,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又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目前临床尚无根治药,通过控制血糖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所以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摄入糖类食物,并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选择一些低糖水果,减少血糖波动对身体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还是需要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
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 张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