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方水土,护一河清流。一人巡河是默默守护家门口碧水清流的巡河员,两人巡河是言传身教爱河护河的母子亲情画卷,三人巡河是公婆一岸儿媳一岸的全家幸福总动员。
她是一名普通的巡河员,却严格落实河长制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通过“一人巡河,全家参与”模式,为沁河流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添砖加瓦。
她叫郭志丽,安泽县冀氏镇柳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开始兼任巡河员以来,清理河道、清洁家园,她以身作则先后组织群众义务清扫道路7公里,清洁河道1600米,清理河道障碍物3处,清理乱堆乱放10余处,清除垃圾3000余吨。
一人巡河,守护碧水清波
郭志丽是嫁入柳树沟村的媳妇,作为土生土长的安泽人,家门口的沁河水,承载着她美好的童年记忆。每当谈起沁河的过去,她言语中总是流露出热爱。
小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她和小伙伴经常下河玩水、捉鱼,村民就在河畔洗衣,大家其乐融融。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道两侧开始充斥着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出于对沁河的热爱,她认为沁河不能再这样污染下去了。于是,在参加完巡河员培训后,她主动向村委会申请要做一名巡河员,并暗暗发誓“就算没有工资,我也要干,只想呵护家门口的这条河”。
从此,郭志丽开启了每日的巡河之旅。沿着沁河岸,顺着沁河水流,从南往北,她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一路查看河道,检查漂浮物和垃圾。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她每天都会早起1个小时巡河。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她总会拿出手机记录沁河最美的样子,发一条朋友圈:“大家一起努力,守护家门口的碧水清流”。每天巡河,每天总结,每天都有喜人的变化。巡河工作并不只是拍照做记录这么简单,除了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她还用心做好汛期沿河钓鱼人、种地群众以及私挖乱采、乱占、乱建的政策宣传、防溺水的安全工作。
2022年3月,郭志丽巡河时,发现有村民私自非法采砂,她立即上前制止、拍照留证、耐心劝导,并宣讲关于非法采砂的相关政策,最终村民将原本装上车的砂,倒回了原位,并平整河岸。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郭志丽摸索出了巡河的“妙计”——“两看一劝导”,即看河面、河道是否有漂浮物和垃圾,看是否有污水排入河道,并劝导周边群众、钓鱼人不往河道乱扔、乱倒垃圾。此外,一旦发现问题,她就第一时间上报,这样很多小问题就能够及时解决。由于巡河工作突出,她多次获得了上级河长的表扬。
全家上阵,齐心协力护河
郭志丽常说,“巡河工作并不复杂,贵在坚持”。她日复一日地巡河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人。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家巡河的总动员。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母亲、一名巡河员,为了给12岁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她时常带着孩子一道巡河,让孩子在巡河的节奏中,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担任巡河员以来,郭志丽对工作的态度,感染了公公和婆婆,他们也一道和她加入巡河工作。几乎每一天,婆媳、公公仨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河。
郭志丽的公公、婆婆今年同为59岁,婆媳关系处得特别好。每天早上公公、婆婆和她沿着沁河一起走、一起捡垃圾,公公和婆婆既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身心。她的婆婆说:“以前关节一直疼,自从和儿媳一起巡河后,身体越来越好了,心情也好了。”
携手清理河道零散垃圾、河面漂浮物……在郭志丽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共青团员参与到“清河行动”中来,为当地持续做活“水文章”,注入乡村振兴“水动力”贡献力量,并传为一段佳话。
本报记者金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