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杜培德:非遗技艺与循环农业融合发展的新农人

  一锅牺汤,八碗土菜,氤氲香气里古老农耕文明代代相传。千尾肥羊,百亩果园,蓝天艳阳下生态循环农业蓬勃发展。太原市小店区王吴村村民杜培德,几十年如一日深耕着属于他的农业阵地,他既是小店区“八大碗”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又是锦培种养农业合作社的当家人,一边将老传统发扬光大,一边将生态循环农业做大做强,杜培德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大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4月19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小店区王吴村锦培种养农业合作社园区。在园区一侧烧着果木柴枝的灶台旁,杜培德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品尝熬煮的大锅牺汤,并详细地介绍了自己非遗传承的情况。“牺汤”是一种特殊的羊汤,源于周朝“牺牲祭祖”的古老习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民间,2007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八大碗”是过去流传于太原市南郊地区的传统民间美食,一直以来都是当地老百姓逢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必备的传统佳肴。2017年,小店“老太原八大碗”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市级非遗。杜培德向记者介绍说:“我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接触学习‘八大碗’这门技艺,2017年,被小店区认定为‘八大碗’技艺传承人,2019年,我带着全羊牺汤参赛并获得了金奖。传统技艺应该被传承下来,留住传统的味道,留住乡土技艺,同时也将老百姓心中的记忆留存,这就是传承的意义。作为传承人,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漫步锦培生态种养园区,杜培德指着众多的果树如数家珍地介绍,这里有四个品种的梨,三个品种的樱桃,从农大引种的鸡心果,还有西梅、梅杏……那里是养羊的区域,另一边还有散养的澳洲黑鸡,其产出的鸡蛋营养价值极高。提起发展循环农业的初衷,杜培德说:“多年前我开起了饭店,就专门做咱们的‘八大碗’和‘全羊牺汤’。起初是为从源头上保证羊汤的品质,我开始自己养殖杜泊羊,后来就发展成立了锦培种养农业合作社。现在园中一部分是养殖区,存栏2000多只羊,产出的羊粪,正好用于给种植区100多亩果树施肥。”记者了解到园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合作社种植的苜蓿草作为养殖的主要饲料,而羊群所产生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转换成种植果树的环保肥料。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合作社产出的草饲羊肉是制作“牺汤”的健康有机原材料,再加上种植区大量的树叶和枝干可回收作为熬制牺汤的柴火。
  无论是作为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人,还是致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新农人,杜培德一直坚持走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为的是让老百姓吃上健康的高品质食物。当谈及对未来的发展时,杜培德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以‘老太原八大碗’和‘全羊牺汤’为载体,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王吴村老百姓一起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大家在增加收入的前提下,也能为环保、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乡村振兴是国家大事业,而我将自己的热情投注于眼前的小事业,就是为国家大事业凝聚点滴之力。”

  裴彦妹 柴诗羽 刘雨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1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4期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