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5月14日,在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北任留村小麦基地,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植保无人机操作手们正忙着配比农药、调试设备。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沿着麦田低空飞行,向田间有序喷洒农药。这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联合山西普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小麦新品种品育8155示范田“一喷三防”观摩会现场。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马小飞、李晓丽、张洋,山西农业大学棉花所任文斌,运城市盐湖区农业种子站站长季新院,山西普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和周边小麦种植户一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观摩会。
据了解,与往年相比,今年山西省的小麦在拔节灌浆期遇到了低温、多雨、高湿的天气。4月下旬的低温多雨,5月上旬的高温高湿的天气,一方面不利于小麦扬花授粉,另一方面会导致白粉病等生理病害频发。因此,由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姬虎太研究员牵头,与山西普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在运城市盐湖区品育8155示范田开展“一喷三防”观摩会,旨在指导农户科学开展“一喷三防”工作,保障小麦丰产丰收。
“一喷三防”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叶面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实现增粒增重的效果。
“目前,小麦处于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上升和降雨增多,小麦病虫害进入高发期。现在开展‘一喷三防’作业,是确保夏粮稳产丰收的重要技术举措之一。”季新院现场介绍。
在观摩会上,结合去年我省南部冬季气候变化,山西农业大学棉花所任文斌副研究员强调,在种植小麦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宜生态区的小麦品种,不要盲目滥用品种以降低冬春冻害风险。品育8155亩穗数达36万穗以上,穗粒数平均30-35粒,千粒重按近三年平均粒重算,马小飞副研究员预测今年品育8155示范田的亩产将达到460公斤左右。
在培训会的交流环节中,马小飞说:“山西需要什么样的品种,我们就选育什么样的品种。”
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了多个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其中品质育种课题组选育的国审旱地小麦新品种品育8155,2022年实收测产达到了亩产579公斤,创造了山西省旱地小麦亩产最高纪录,并被列为2023年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
姬虎太指出,下一步省小麦体系、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将落实落细小麦后期管理技术,为保障我省夏粮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