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新闻

绛县柳庄张志刚 文化名村名红人

  绛县有句俗言:“东陈村,西柳庄,过来过去录家庄。”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柳庄人先祖就定居于此,村民历来崇尚读耕,文化底蕴厚重,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文化、教育、医疗、政府、商业等精英名仕,仅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2500余口人的村子就有400余人考上了大中专学校,并有30多人上研读博、出国留学。姜嫄圣母留居柳庄,郭璞在此讲学授徒,进士良吏彪炳史册,陈赓大将驻扎柳庄……成为声名远播的文化村。
  进入新时代,这个有着璀璨文明的古老村落,又以崭新的姿态和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进入村中央,处处感受着红色基因和德孝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街道宽敞整洁,红色教育基地导游图十分醒目,新建的舞台、小巧的公园让人赏心悦目,高大的毛主席雕像令人肃然起敬,陈赓大将纪念馆、村史展览馆让人流连忘返……
  柳庄村群众文化工作具有光荣传统,民间社火表演更是享誉全县。现已77岁的村民张志刚,是村上老少皆知、受人尊重的积极分子。
  4月25日,第一次采访。
  临行前,听说老人前年出了场车祸,折断9根肋骨,有两根刺入肺部,经全力救治,虽保住了性命,却几乎失声。但当我们见到他的那一刻,立时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他中等身材,头发花白,两眼炯炯有神,古铜色的方脸盘上满是笑容。他忙前忙后,热情地招呼着我们……
  屋内坐有两位与他年纪相仿的老人,一位叫李家骅,曾任柳庄村党支部书记多年;一位叫许企义,曾任村委会副主任。听到我们的来意,两人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老支书说:“我当村书记时,张志刚是我的得力帮手,他先前干过十多年生产队长,后任两届村委会副职,我们一块搭班子,他组织能力强,工作点子多,主抓村里文化建设更是没说的。”老书记起身,指着墙上挂的相框说:“这是他饰演《秦英征西》中秦英的剧照,演啥像啥,不比专业演员差。他是个能人,虽然初中没上完,但他能编还能演,既是好编导,还是挑大梁的主演。”
  许企义老人接过话茬:“张志刚闹社火打锣鼓更在行,无论打鼓敲锣还是拍钹,样样都有绝活。我们村‘老牛上坡’锣鼓表演,粗犷豪放,千姿百态,形式活泼,别具特色,曾被网媒制成视频抖音播放。柳庄村的锣鼓文化传承和发展,他功不可没。他大胆创新,演到兴头,就躺倒地面翻滚转圈,围观的人没有不拍手叫好称绝的,他还上过电视哩!”
  这时,张志刚激动了,马上站起来,伸胳膊跺脚,冲着大伙比画。原来,柳庄村今年农历三月十六举办了第33届姜嫄圣母文化节,他还想上场露一手呢!
  老支书问:“还能行吗?”
  他点点头,艰难地发出一丝坚定的声音:“哪怕少耍一会哩!”
  “老张这几年老了,蹦跶不动了,他仍然关心村上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传帮带’。现在,我们村的这帮年轻人,锣鼓比我们这些老家伙打得更好了。”许企义说:“这老伙计做文化热心、专业,为人实诚,办事公道,村上人信赖他,选他担任了两届‘姜嫄圣母文化节’组委会会长。”
  5月1日,第二次采访。
  “五一”当天,我们带着初稿再次到柳庄村补充采访,见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许学惠和孟慧聪、张小兵等村民。许学惠说:“张志刚老人懂得多、会得多。他在30年前就在村里搞了个‘柳庄声乐艺术团’,专做红白喜事礼仪、娱乐服务,自己有一套红白喜事乐器,但凡村上举办啥文化活动,他不仅一直积极参加,还总是无偿提供自己的家什。”
  张志刚多年的“老搭档”孟慧聪补充道:“他的声乐艺术团活跃在绛县、闻喜、垣曲交接地带,很有名气。”当年,张志刚当队长,孟慧聪是会计。张志刚为村里公益事业有种舍小家为大家简直不要命的劲头。有一年村里举办文化活动搭舞台,突然刮起大风,电闪雷鸣,他上到最高处,不顾危险,硬是坚持搭好才下来。
  张志刚老伴告诉我们,他们家从儿子、女儿、孙子、外甥女,到儿媳、女婿、孙媳、外甥女婿,一家8位人民教师,在村里是有名的“教育大户”。在柳庄村史展览馆,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先后出了60余个从小学到高中老师,还有两位大学教授。我们也终于读懂了文化老人张志刚和文化名村柳庄。
  张志刚老人有个心愿,他要在有生之年,把村里的风俗礼仪整理成册,让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尤生荣 张广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1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4期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