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绿雨鞋,一本巡河日志,一部手机,是她日常巡河的标配;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是她巡河的常态;落实好、完成好河长制的各项工作,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她叫董向荣,阳泉市矿区南楼段巡河员,分管的河道尽管只有1300米,但她始终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守在河道环境保护的第一线,彰显“建设幸福河有我”的志愿精神。
她是“河长制”的落实者
今年48岁的董向荣,戴一副眼镜,干事利落,是阳泉市矿区南楼社区委员,担任巡河员已有14年,主要负责桃河赛鱼大桥南楼段的巡河工作。结合岗位实际,她制定了《南楼社区“河长制”实施方案》,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形成了社区河长抓全面,网格员负责辖区内具体河道巡查的工作格局。围绕市、区、街道的考核要求,她牵头制定南楼社区考核方案,社区在原有街道规定的每周进行一次巡河任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次,并让社区两位副职负责监督,确保将社区河道工作做实做细。
此外,为宣传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世界水日”“环保宣传日”,她号召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标语、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并制作了“河长制”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她是“河长制”的践行者
2022年3月5日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3日上午一大早,董向荣就组织南楼社区联合矿区团委、农委、消防,阳煤集团及兄弟社区志愿者近60人开展了以“美丽矿区青春行动”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净滩行动。大家齐心协力,对赛鱼大桥至御花苑段的河道垃圾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现场清理大杂物30多处、装运垃圾20多袋。
此次多方联动志愿行动,不仅保护了桃河生态环境,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为沿河居民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同时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保护环境、倡导文明的生态理念。
2022年5月15日下午,董向荣在巡河时发现河道中又有许多居民丢弃的垃圾。
此时正是汛期,保持河道畅通至关重要。5月19日下午,她再次组织志愿者十多人对赛鱼大桥至御花苑路段河道进行突击清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大家清理垃圾10袋、废弃大物件11个,确保了河道干净畅通。事后,她告诉大家,此事不容小觑,今后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河道日常巡逻,形成常态机制,确保汛期安全。
她是“河长制”的引导者
创新河道管理,是董向荣实践工作中的又一特色。
为了让河长制工作深入人心,她在所辖社区22栋楼内组织推选出22名楼长,楼长均由本楼内居住的党员、退役军人、“五老”成员等热心人士担任。这些“红色楼长”德高望重,通过他们将社区的工作传达给本楼居民,真正打通了与居民沟通的最后一米,让居民们懂得了河道工作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养成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好习惯。发挥党员先锋,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在工作实践中,董向荣把30至50户划入一个微网格,共成立21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内至少有1名党员,让党员亮身份、作表率,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将环保工作做到千家万户,让住户养成了垃圾入桶的好风尚。
守护河道,人手不足咋办?董向荣的办法是在辖区内发布志愿者招募通告,鼓励低保户、退休人员、热心人士参与志愿活动,在网格内巡逻站岗、排查河道安全隐患。而给予的“回馈”是:根据每人的工作时间和次数进行家庭积分,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此外,参与活动多的还可以参加年底社区的评先评优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吸纳了一大批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守护河道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董向荣说,绿水青山的梦想,不只是国家的、政府的,更是每一个人的。让老百姓享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必须先从自我做起。为此,她始终坚持乐观、饱满的精神,以“守河、护河”为荣。
本报记者金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