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飞岭村谋定‘文旅茶农’融合发展思路,坚持走以农促旅、以旅兴茶、以茶强农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围绕‘绿色’唱旅游戏、围绕‘黄色’发连翘财、围绕‘红色’打果蔬牌,让村庄有了好风景、集体过上好光景,飞岭村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网红村。”安泽县府城镇党委书记翟海元介绍说。
飞岭村位于安泽县城以北、沁河水西畔,距县城仅7.5公里。2022年,村集体经济突破7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以上。
“生态”把人引进来
旅游“绿”成“摇钱树”
依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和田园风光,飞岭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破解了看什么的密码。集体建起景区,群众来参与。村集体在不断完善村庄建设的基础上,以盘活集体资产和老百姓闲置房屋为切入口,投资改造8座精品民宿、1座餐饮院落和4座配套服务院落,规划设计特色光影秀表演,整体打包对外租赁给专业运营团队进行管理,每年可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结合景区建设,间接带动群众通过房屋入股、景区务工、发展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等参与“吃住行游购娱”项目,实现了“入股得红金、管理得薪金、经营得酬金”。与此同时,今年拟通过变“一租了之”为“深度合作”,规划“儿童采摘节”等6期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据统计,飞岭村已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达3500万元,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康养”把人留下来
连翘“黄”变“致富花”
结合安泽特有的“金招牌”连翘产业,村集体投资修建2处茶园和1座茶厂,形成采茶、做茶、炒茶、售茶一体化发展格局,破解了玩什么的密码。村民供叶子,鼓励群众上山采摘连翘叶,并统一供应给茶厂,每年可收购连翘叶2万公斤左右,带动群众增收30万元以上;游客炒叶子,拓展体验项目,将连翘茶厂纳入出团线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做到边看边做、自产自销;企业制茶叶,引进安泽翘梦公司,采取机器茶加工和手工茶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可生产手工茶500公斤,机器茶5000公斤;集体卖茶叶,村集体在每年收取3万元租赁费的基础上,依托旅游品牌优势,发展“后备厢”经济,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
“休闲”把钱挣起来
蔬果“红”成“金元宝”
依托沿沁河果蔬产业集群优势,采取“三领办三参与”的方式,拓宽果蔬产业规模和采摘模式,破解买什么的密码。集体领办修建大棚,群众参与种植。在全村发展了果蔬大棚160座,其中用于采摘体验的达25座,种植品种主要有草莓、西瓜、樱桃、西红柿等,年产值可达380万元,采摘收益可达30%,村集体可通过大棚租赁增收10万元;集体领办拓宽渠道,群众参与销售。通过村公司对接旅游团、县外企业、县域内厂矿和学校进行订单销售,目前已与16家企业签订《意向书》,订购西瓜3.5万公斤,在保障村民稳步增收的基础上,村集体可增收5万元;集体领办技术指导,群众参与育苗。随着种植技术日渐成熟,将自主发展转为科普观光和技术输出,通过培育草莓苗30亩,在保障需求的基础上,延伸观光项目,真正将果农“凝聚”起来,将科技“传播”出去。
文旅融合发展、三方联合共赢,飞岭村荣获了中国百强特色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2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现在的飞岭村,山山披绿装、步步是景观,家家有果香、处处闻茶香,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乡村、旅游胜地、康养绿洲。
文/张美丽 图/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