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综合新闻

乡村振兴看安泽

  •   这里有山,山峦叠翠,绿波浩荡。这里有村,乡风和谐,特色鲜明。这里有情,荀子故里,红色基因。这里,就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安泽。
      穿越历史的烟云,你会看到将星璀璨、军民一家的鱼水情深;步入林海,你会听到青山为凭、绿树为证的不朽誓言;走访乡村,你会发现特色鲜明、乡风和谐的山水人家。
      5月20日—21日,记者跟随由山西省广播电视协会、山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五月乡村·安泽行”乡村振兴系列采风团走进临汾安泽县,深入森林深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实地采访,倾听当地人讲述安泽的发展与变迁,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文化厚重的安泽——“红色”“古色”交相辉映

      “跨过这扇门,你将进入一个群星闪耀的世界。61位开国将军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在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讲解员带领“采风团”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色安泽”也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沁源围困战、韩略伏击战、抢夺赵城金藏、柳寨伏击战、关圣岭战斗等著名战役的决策指挥中心,就在这400多平方米的20余间房屋内。“亮剑”故事里的战斗主体“386旅”,李云龙所在的新一团,也是太岳军区的下属部队,特别是其中消灭日本观摩团的战斗,指的就是“韩略伏击战”。“亮剑”塑造的是人民军队的群像,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不变的真理就是“军民一家,鱼水情深”。讲解员介绍说,1942年到1944年,抗战最艰难时期,全县有2107人参军,先后共有1300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两年时间里,太岳革命根据地全面发展壮大,人口由112万发展到200万,面积由1.95万平方公里发展到3.23万平方公里,专署由3个发展到5个,县由21个发展到38个,区由91个发展到134个,行政村由1560个发展到2245个,成为我党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典范。至今,安泽仍保存有红色革命遗址20处,其中太岳革命根据地旧址9处。在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展厅里,我们跟随讲解员,仰望着刘少奇、邓小平、朱德、彭德怀、薄一波、陈赓、安子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画像,聆听着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故事,不由得肃然起敬。初心使命在这里洗涤净化,理想信念也在这里得到了巩固升华。
      近年来,安泽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对安泽县革命文物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利用、开发,重点修复太岳行署、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等旧址。太岳革命根据地旧址以其典型性、完整性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入选山西省首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安泽是红色文化的热土,也是传统文化的沃土。“词赋之祖”儒家先哲荀子就出生在这里,其传世作品有32篇,在著名的“劝学篇”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等语句,甚为大众所喜爱。为纪念和弘扬荀子的精神遗产,安泽于县城之东的况山,建起“荀子文化园”,并塑起基座高8米,身高19.67米的荀子像。
      记者走入荀子文化园,但见景区大门由四座亭楼组成,以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巍峨耸立。千阶石梯通连各处楼阁宫院,在山腰的大殿中,设有荀子、孔子、老子、墨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塑像,汉白玉塑造的荀子,依案席地而坐,再现了其讲学的盛景及风采。荀子门下弟子众多,教化出了秦朝政治家李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西汉宰相、历算学家张苍,还有著名的大经学家毛亨等杰出人物。他们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进取理念,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前行的佼佼者。
      在园区的主体建筑,文化广场上,耸立着32根直径1米、高4.2米状如竹简的石柱。柱子上均篆刻32篇荀子名作中的名言,以彰显其主旨及含义。站立于此,好似穿越般地来到几千年前的知识之林,劝学之道,教化之言,德善之为,让大家流连欣赏,并从细细品读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
      “荀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史文化中的无价之宝,更是安泽闪亮的文化标示。作为圣人故里的安泽,在安泽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获得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各种学术支持,在各方锲而不舍、艰辛奉献的努力下,终于令荀子故里昭明天下,荀子学说、荀子文卷重放光彩。行走在荀子文化园,你能体会到,步步有真经,处处显学问,天地人和之道于此得到全方位的诠释,至理真言犹如清冽的沁河直入心田。

    绿色发展的安泽——“生态”打底久久为功

      “白茫茫野荒荒,三里无人烟,五里无村庄,端起碗来喝,一半黄沙汤……”,籍氏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张蕾在青松岭造林指挥部旧址为采风团讲述了60多年前安泽的真实写照。张蕾指着一间用石头和泥土搭建的简陋房屋,对大家说:“这是根据人们回忆在原址上重建的造林指挥部,它简陋却不简单,当年县委书记、县长在这里现场办公,县四套班子也在这里开会,今天满目苍翠青松岭的第一张蓝图就是在这里绘就的,第一个造林命令也是从这里下达的!”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安泽县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换书记不换思路,换县长不换主张,历届县委、政府领导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战,年年植树,岁岁造林,为打造安泽秀美山川流汗出力,写下青山为凭、绿树为证的不朽篇章。1958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授予安泽县“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嘉奖安泽县的荒山绿化工作。
      记者一行,跟随张蕾登上青松岭“瞭望塔”俯瞰,但见群山绵延,绿波荡漾,观林海、听涛声,思绪放飞、超然物外,感受着天然氧吧的独特魅力,领略安泽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绿色接力造林精神。张蕾介绍说,“不来青松岭,不知道什么是艰苦创业、久久为功的当代愚公精神”,现如今青松岭成为了全省面积最大、质量最高、最集中连片的人工油松林区,成为了安泽造林史的“代表作”,安泽全县的有林面积也从当初的9.3万亩,发展到了今天的224万亩,形成了“高山青松戴帽、半山刺槐缠腰、深沟花果飘香、四旁杨柳斗娇”的良好生态环境。
      山山植绿披锦绣,绿水绕着青山走。记者在沁河沿线看到,绿树成荫,花繁锦绣,白鹭野鸭苍鹭畅游。安泽是全省的清洁水源地,全省第二大河——沁河纵贯全境109公里,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三类水标准,25条河流纵横交汇,小泉小溪星罗棋布,山山有泉,沟沟有水,地表水径流量4.933亿立方米,特殊的地质特征构成了安泽地下水天然汇集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人均的9倍。
      讲解员介绍说,春到安泽风光美,漫山遍野铺黄金。连翘花开满沟坡梁峁,构成了赏心悦目的金色花海。赏连翘花当以黄花岭为最,20余万亩的野生连翘基地,被国家林草局评为“中国最美花海”之一。花开时节,登高望远,满眼金色一望无际,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紫色的野丁香花和碧绿的青松翠柏,点缀在金色的花海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夏到安泽绿成荫,凉风习习沁心脾。安泽被国家气象总局评为中国避暑旅游达标城市、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丰富的林木资源,营造了安泽独特的小气候。盛夏时节,穿行在青松岭茂密的林海中,清风吹拂,松涛滚滚,宛若清凉世界,世外桃源;秋到安泽红胜火,层林尽染醉心魄。秋风吹过,安泽的山川变成了一片七彩世界。这个时节,来到红叶岭上,24万亩黄栌红枫,历经风霜,璨若云霞,抢人眼球。登上红叶岭的磨盘垴观景台,油然生出千山万壑尽红遍,秋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各种野果,还可以使您的味蕾享受山野之美;冬到安泽赏白雪,层层山岭赛玉琢。安泽既有南国的柔美,更具北国的风骨。冬季里,飞雪飘过,山披白甲,雪压青松,走进安泽的任何一座大山里,在寂静中听一听踏雪的声音,看一看白茫茫的纯净世界,放空心灵,体验生活是如此美好。山林中偶尔飞起的七彩山鸡,跑过的野兔,更使人体会到大自然与人的和谐。
      安泽县副县长张国强对记者说:“绿色是安泽的底色,生态是安泽的名片。安泽县委县政府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打造‘两山’转化实践地目标,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让安泽覆盖率达75.8%的林木资源、流经长109公里的沁河水资源及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给全县7.5万人创造更多的财富,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的‘两山’转化之路。”

    砥砺奋进的安泽——宜居宜业治理有效

      和川村打造“稻渔蟹”绿色智慧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石渠村依托七星台、九龙山、放生湾、凤凰湾等景点,修建步道,打造露营垂钓、休闲烧烤;飞岭村围绕农业田园化、农村景区化、文旅一体化,全力打造有颜值、有价值、有品质、有气质的网红村;田家庄太岳人家康养项目,从开发建设、管理营销方面集中发力,推动民宿品牌化发展……记者在“采风”走访中看到,奋进的安泽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在产业振兴上,安泽县坚持把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产业振兴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产业振兴,重点打好特色优势牌。立足县域资源优势,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及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制定了《安泽县发展连翘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工作方案》,以岳康药业集团为龙头,加强村企合作,实行一村一策,通过发展优质连翘供应基地、专业经销商、连翘和中药材兼种基地、连翘初加工示范基地、中药材仓储托管体系,引导鼓励村集体和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使连翘产业成为翘动乡村振兴的金色杠杆;利用全县丰富的水利条件,立足村情实际,以定思路、创模式、强成效为抓手,在和川镇和川村、冀氏镇冀氏村、马壁镇文洲村发展现代渔业养殖产业,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坚定不移发展红色研学,以小李村红色研学基地为核心,以桑曲村太岳军区司令部、沁河庄村刘少奇路居地等10个村为副中心,规划红色研学路线、研发精品红色课程、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发展太岳人家“小餐桌”,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安泽县坚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认真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好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色风貌塑造“六大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广大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同时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乡村振兴试点村为牵引,深挖村落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民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全面推开,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改善村容村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乡村治理上,安泽县把农村“说事议事”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在问、说、议、办四个环节上下功夫,让说事议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质效化,村民自治,让村民做得了主、说得上话、使得上劲、管得到位,推动说事议事落到实处,村民的事村民议、村民的事村民管、村民的事村民办,走出了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说、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说事议事厅”以干群“面对面”、民意“零距离”的方式,让群众在说、议、评等环节中发现问题,在平等协商中解决问题,理顺了群众情绪,化解了矛盾纠纷,也融洽了干群关系,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增添了强有力的发展动能。同时通过《星级积分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行道德评议活动,把评星同评分相结合、把精神激励同物质奖励相结合,扎实开展“星级+积分”“星级+道德评议”“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创评活动,营造了向上向善向美浓厚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全县的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如今的荀乡大地,乡村风景美丽如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安泽县正以新时代“三农”工作为总抓手,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努力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美丽新“画卷”。

    本报记者柳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1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