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蝗蝻出土盛期,6月中旬为夏季蝗虫防治适期,山西省植保植检中心提出防控建议和措施,提醒农民朋友注意及时防治。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蝗虫防控的组织领导,加大蝗情监测力度,及时发布预报,研究制订防控计划,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各蝗区要按时建立值班与蝗情报告制度,及早准备防蝗物资,组建防蝗专业队伍,培训防蝗人员,争取防蝗工作的主动权。
1.生物防治:在中低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5头/m2以下,土蝗密度20头/m2以下),优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合理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生态敏感区可降低防治指标,在2~3龄盛期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时,在周边建立隔离带进行药剂封锁。在农牧交错区,可以采取牧鸡牧鸭、招引粉红椋鸟等进行防治。
2.生态控制:针对东亚飞蝗,内涝蝗区的宜农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渔区域开展造塘养殖;河泛蝗区实行沟渠路林网化,改善滩区生产条件,搞好垦荒种植和精耕细作,可以利用滩区种植豆科牧草。在土蝗常年重发区,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等措施,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减轻发生程度。
3.化学药剂防治:在高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5头/m2以上,土蝗密度20头/m2以上)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高氯·马、阿维·三唑磷等对路药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对于地形复杂的丘陵、山区可以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化学防治时,应考虑条带间隔施药,留出合理的生物天敌避难区域。
注意:治蝗期间正值高温季节,应注意加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防止农药中毒事故。
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