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别策划

把亲切关怀转化为奋力前行的强劲动力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赴运城市盐湖区采访侧记

  • 治理后的盐湖新貌。

  • 本报记者在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采访。

  •   中条山下,盐池湖畔,夏日的暖风拂过色彩斑斓的盐湖。目之所及,山清水秀,草木葳蕤,盎然绿意中迸发出无限生机。
      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盐湖,结合展板、展品等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实地察看盐湖风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5月25日至26日,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记者走进运城盐湖,近距离感受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见证盐湖广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面貌。

    殷殷嘱托
    指明发展方向

      运城古称“河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因“盐运之城”而得名。运城盐湖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也是我省面积最大的湖泊。运城盐湖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
      5月16日下午,在位于盐湖大道西侧的22号堤埝生态修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观展板、看实物,听取有关盐湖概况、食盐开采史、无机盐开发史以及退盐还湖、生态保护方面的介绍。总书记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他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亲切关怀历历在目,河东大地上迅速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5月18日晚,盐湖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市考察期间重要指示精神和听取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提出,要全力以赴推动生态保护,全力以赴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更佳状态扛起使命担当,锚定更高目标,展现更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为盐湖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把总书记的重大要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湖实践中全速前进!”运城市政协副主席、盐湖区委书记孙中全说。
      “总书记来到运城盐湖视察是对我们工作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王斌告诉记者,“总书记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今后的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做好盐湖的保护工作。”
      近年来一直主导参与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运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素平告诉记者,以生态修复为目的开展工作给盐湖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环境变好了。“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坚决把盐湖修复保护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和谐。”

    亲切关怀
    点燃奋斗激情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四次莅临山西,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的深谋远虑。
      “我们深刻感悟领袖风范,时刻牢记领袖嘱托,坚决贯彻领袖指示,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湖新篇章。”孙中全说。
      作为我省“十四五”规划中“聚焦建设美丽山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城盐湖和晋阳湖、云竹湖、漳泽湖、伍姓湖一起开展的“五湖”治理,是我省“践行‘两山’理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运城市认真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做好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盐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0年9月,运城正式启动“退盐还湖”“还湖于民”,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实施,工程以保护修复为主,恢复盐湖自然历史风貌,打造独具特色的“七彩盐湖”,从根本上改善盐湖的生态环境。
      “经过这几年的保护修复工作,盐湖的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盐湖动植物种类日渐丰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关妍告诉记者,目前盐湖共记录鸟类大约205种,常见的有反嘴鹬、火烈鸟、天鹅、大鸨等,还有柽柳、芦苇、碱蓬草等特色植物30余种。“总书记对盐湖保护工作的谆谆教诲,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我们将努力把盐湖生态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
      “作为一名讲解员,领袖的关怀关注更加坚定了我保护好、宣传好运城盐湖的决心。未来,我将立足自身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把殷切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通过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盐湖、热爱盐湖,将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面对记者的采访,26岁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讲解员支迎庆充满激情的回答闪烁着青春的力量。

    凝聚力量
    共建美好家园

      5月25日下午,记者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盐湖岸边遇到了运城盐化工厂退休职工刘群和陪他前来观光的女儿李晶晶。
      今年64岁的刘群退休十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过来看看盐湖的变化。“我是看着盐湖一天天变美的,尤其是近几年的变化特别大。”刘群说,看着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心情特别好。
      李晶晶告诉记者:“现在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也多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过之后,我们都感到特别兴奋,感觉到总书记离我们这么近。感受总书记的关怀,我相信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在实施“退盐还湖”以来,运城加大沿湖区域污水治理力度,杜绝污水直排盐湖,开展“净湖行动”,及时清理盐湖内外垃圾;实施了十里北坡绿化、高速路通道绿化、南山荒滩荒坡绿化等项目;推进环湖绿化,在盐湖周边形成了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秀美景色。
      同时,运城市加强对中条山的保护,全面取缔了沿山一带的采矿企业,对中条山盐湖段凤凰谷东西两侧4处山体进行修复。
      强有力的生态修复措施正使得盐湖成为当地群众亲山亲水亲自然的好去处和外地游客心之向往的打卡地。今年春节和“五一”期间,有70多万名游客来盐湖观光游览,旅游综合收入1800余万元。
      盐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最大的受益者还有沿岸的村民。东郭镇东郭村村民李天龙在村里开着一家羊肉馆,现在因为来这里观光旅游的人多了,饭店生意变得越来越好,平均每天的流水能达到5000元。“仅仅在两年前,东郭村还只有两家饭店,现在已经至少有十几家了。”盐湖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晓辉告诉记者,因为环境的改变,东郭村学习陕西袁家村模式,以打造健康食品产业为核心,以民俗、文化为平台发展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如今在盐湖周边的村庄,不少人开起了农家乐、饭店、采摘园,吸引过路的游客驻足停留。
      东郭村的变化是整个盐湖生态圈变化的一个缩影。围绕共同富裕,5月18日召开的盐湖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重点要聚焦城郊型现代农业,走品牌化、标准化、设施化的发展路子,以“土、特、产”为抓手,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延伸链条,发挥盐湖优势,做强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在农业农村融合发展。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盐湖区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时不我待、踔厉奋发的斗志与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切实转化为生动实践,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柴俊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