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盐湖岸畔,满目葱茏,生机盎然。
5月25日,记者同市民一道踏着清风微雨,漫步在运城盐湖22号堤埝,凭栏远眺这颗神奇而秀美的“生态明珠”,心潮澎湃……
“10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段堤埝上实地察看盐湖风貌。今天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参观学习,心情无比激动。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盐湖生态环境是每个运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运城市民谢红征动情地说。
运城盐湖变了!
如今,132平方公里的湖域盐畦纵横、七彩斑斓、鸟类欢舞、美不胜收;23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内天蓝水清、林草丰茂、道路宽阔、村居整洁。通过多年的生态保护修复,运城盐湖正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板,自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领袖嘱托
翻开盐湖发展崭新一页
河东池盐博物馆是外界了解运城盐湖前世今生的重要窗口,在这里,一幅写满河东盐池千年历史的书卷向记者徐徐展开。
河东盐池,即现在的运城盐湖,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最早的盐池,有4600年以上的开采历史。它是古代中国北方重要的食盐供应基地,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和财税之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海盐、井盐的大量开发,且河东池盐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下降,被迫在1985年停止了原盐生产,转而进军日化行业,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生产基地。
然而,多年的工业开采条件下,运城盐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是生态管控边界不清,城市发展边界与盐湖保护边界混乱,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保护与管理;二是水系统退化,表现为周边防洪系统老化,入湖水质较差,内部水盐平衡被打破;三是生态系统恶化,盐湖周边植被遭到破坏,中条山水土流失情况加剧,珍稀动植物生存环境逐渐消失;四是盐文化传承不力,区域内特色文物保护单位及工业遗产未得到有效保护,盐文化的展示与体验体系不健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逐渐蒙尘。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就是盐湖生态保护修复的总号令。
“退盐还湖”
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6月,山西“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全面展开,运城盐湖欣然在列;2020年9月,运城市全面实施“退盐还湖”,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同年,《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的出台,让盐湖保护实现有法可依;2021年3月,运城市启动实施《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2021-2035)》,为保护盐湖的生态基底设定了范围。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组成部分,运城盐湖被纳入黄河生态大保护大治理范围。由此,古老的盐湖迎来涅槃重生。
在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王斌副主任向记者细数了近年来盐湖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2021年3月,运城市与山西焦煤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退盐还湖、退城入园等工作。去年5月,运城市收回了盐湖禁墙以内和盐湖周围汤里滩、鸭子池、北门滩和硝池滩的土地使用权。盐湖周边15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搬迁。
为了让盐湖周边形成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秀美景色,运城市实施了十里北坡绿化、高速路通道绿化、南山荒滩荒坡绿化等项目,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栽植各类绿植1万多亩。
运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实施鸭子池水生态综合提升、姚暹渠水生态综合治理、盐池堤埝除险加固等项目,开展疏浚江道、池底清淤、堤埝修复、道路改造,盐湖自然湿地风貌逐渐恢复,截污防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运城市全面取缔了盐湖南侧沿中条山一带的采矿企业,并对4处山体进行了修复,通过削坡、筑台、拉网以及种花、种草、种树等方式进行人工复绿,山清水秀的美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为了进一步提升盐湖生态保护区环境,运城市还实施了池神庙周边提升改造、七彩盐湖景观大道改造、盐化工业遗址建设、盐湖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盐湖周边垃圾清理“净湖行动”等工程,有效解决了盐湖周边垃圾堆积、黄土裸露、空气污浊等环境问题。
如今的盐湖,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入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七彩盐湖
黄河流域璀璨“生态明珠”
湖面波光粼粼,坡堤芳草萋萋,鸟类嬉戏翔集,堤埝平整如新,步道似彩虹飘逸,市民徜徉在盐湖保护区,构成一幅“水清、堤固、岸绿、鸟翔、景美、人悦”的和谐图景。
每当盛夏时节,纵横交错的盐畦在阳光照耀下七彩斑斓。
“随着湖水不断蒸发浓缩,每个盐畦中盐度、矿物质含量不同,加之杜氏盐藻在不同盐度、光照、温度作用下分别产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迅速繁殖的杜氏盐藻和以藻类为食的卤虫,让各个盐畦变成色彩丰富的‘调色盘’,形成‘七彩盐湖’独特景观。”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关妍介绍道。
近年来,运城盐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生物体系。这里共记录鸟类大约205种,有反嘴鹬、火烈鸟、天鹅、大鸨等;特色植物资源主要有柽柳、芦苇、碱蓬草、蒿草、二色补血草、盐角草等30余种。
运城盐湖不愧为古老、庞大、复杂而神秘的生态系统,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来到盐湖。今年1月,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与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成立了盐湖生态系统研究科研工作室。
在盐湖开展生态环境本底调查与研究项目的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郭东罡博士告诉记者:“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只有搞清楚盐湖的生态本底,通过科学研究,搞清楚盐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变化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可控的、有效的方案,才能更好地去认识盐湖、保护盐湖。”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运城盐湖这颗镶嵌在黄河流域的“生态明珠”,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本报记者白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