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种植导航

全省葡萄产区霜霉病防控与处理

  近期,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太谷综合试验站在示范县田间调查指导过程中,分别于5月18日、19日在稷山、曲沃的几个葡萄园发现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较常年提早20天左右。今年4月份以来我省阴雨天气显著多于常年,也是葡萄霜霉病早发的重要原因。鉴于上述葡萄霜霉病发生现状和霜霉病爆发灾害性危害历史总结提出的“霜霉病早发一般是霜霉病大发生年份”论断,预计2023年霜霉病在本产区为爆发流行年份,建议我省各葡萄生产县市在规范化防控的基础上,加强葡萄霜霉病的监测与防控,一旦爆发流行,立即采取相应的救灾措施。

一、葡萄霜霉病危害流行特点与防控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菌源基数、气候因素、栽培管理措施及品种的影响,其中气候因素是该病流行和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菌源基数是葡萄霜霉病流行的基础条件。上一年病害的发生程度(菌源数量)、冬季的气象条件以及清园措施的有效性等,决定着越冬菌源的数量。如果上年霜霉病在田间发生普遍,易产生丰富的越冬菌源;冬季潮湿温暖的年份,卵孢子越冬存活率高,翌年春天菌源基数增大。这样,就为第二年霜霉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葡萄霜霉病是气象因素主导的流行性病害,气象因子与其流行有密切关系,低温高湿是霜霉病流行的气候条件,在低温、多雨、少风、多雾或多露的情况下最适发病。因此,水分的存在(降雨、浓雾和结露)是该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在露地栽培模式下,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降水量有关,降雨次数多而均匀时,病害发生严重。设施栽培中,早春以及晚秋温差较大时形成的结露是霜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在有一定菌源存在的情况下,每一个适宜的气象条件,都会引起一次流行。结合国内外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及我们的田间经验,发现第一个霜霉病叶的时候就是霜霉病爆发流行的始点。对于霜霉病的防控,一个是减少或避免葡萄上的“水”存在,最主要的措施是设施避雨(冷棚和简单避雨栽培);另一个是在霜霉病的流行“始点”,即田间发现第一个病斑、病叶或田间监测到第一个孢子囊开始,遇到雨水需要使用药剂(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在我国大部分葡萄产区,最重要的是在流行始点之后的雨季需要规范化喷洒药剂。

二、葡萄霜霉病爆发处理预案

  侵染花序:开花前及花期侵染花序
  侵染幼果:落花后至硬核期侵染小幼果
  侵染叶片:在硬核期及之后严重侵染叶片
  遇到上述紧急情况,马上使用药剂进行紧急处理。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药剂,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治疗剂混合使用;第二次药剂在第一次药剂3天后使用,单独使用一次内吸治疗剂(内吸治疗杀菌剂不能与第一次重复,选择与第一次不同杀菌机理的内吸治疗剂);第三次药剂,在第二次药剂之后3-5天使用,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治疗剂混合使用(内吸治疗杀菌剂不能与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选择与第一次不同杀菌机理的内吸治疗剂)。
  (1)救灾时最好选择与当地经常使用的药剂具有不同杀菌机理的药剂。
  (2)我国登记在葡萄上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农药混配药剂主要有1.5%苦参·蛇床素、25%甲霜·霜霉威、38%精甲·霜脲氰、68%精甲霜·锰锌、72%甲霜·百菌清、50%甲霜·乙膦铝、25%烯肟·霜脲氰等,单剂主要有百菌清、福美双、代森锰锌、代森联、克菌丹、乙磷铝、霜脲氰等。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太谷综合试验站、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