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雄奇,巍巍青山环绿水。清漳隽秀,弯弯绿水绕青山。
距左权县城60公里处的麻田镇泽城村地处晋冀豫三省边界、太行山中部清漳河东畔,自然生态宜人、古村风貌完整,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院一石,蕴藏着无尽的美感与灵秀,是一处集写生、绘画、康养、度假、游学的绝佳胜地。
2021年5月,左权县和国际水彩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在泽城挂牌成立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着力打造全国十大写生基地之一,实现“山水—写生—消费—产业”的全链条发展,为这个传统老村打开一扇连通世界的七彩之窗,也让这个小山村变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院景变愿景
泽城村民俱欢颜
6月13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麻田镇泽城村。沿路不时有一辆辆大巴车停靠在路边,从车上下来的是一群群远道而来、到泽城村写生的学生。
“以前可没这么红火。过去的泽城村可是出了名的‘边、远、穷’小山村,比不上现在的光景。”操着一口地道左权乡音的返乡村民闫亚峰对记者说:“泽城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虽然景色优美,风光无限,可惜那时候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空守着这样的美景,既没人欣赏也不能增加收入,再美的景色也白白浪费了。”
2021年5月,左权县化“大美自然”为产业,在泽城挂牌成立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借着打造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的机会,泽城村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居住环境的大改善,乡村颜值的大提升。如今走在村中,干净整洁的道路两侧,是写生驿站、老树咖啡屋、赵爷爷餐吧、太行清吧、5G直播舱、VR体验馆、青石园……新业态、新名词随处可见,把藏在深山的老村落装点得颇富时代气息。
村民闫俊家中,齐楼般高的葡萄架让人不禁感叹,处处别样景,户户好光景。55岁的闫俊热情地招呼着记者:“快来我家的小院坐坐,喝点水吧。”在他家院中,一张石桌、几个石凳还有正对屋子的盆景相映成趣。“我家的院子可好?以前这院里都不整齐,现在修得又干净又整齐,我们住得也舒心。”闫俊一边为记者加水,嘴里不停地介绍着:“我们这儿民宿发展得挺好,院里的桌子这些都是村里给的。以前做饭烧柴烧煤,烟大还脏,现在煤改电,电暖器又暖和又干净,客人来住民宿也安全。还有,村里大街小巷的路都修得平平展展的,每家每户的房子也给重新翻新了!泽城村如今是真正的幸福村!”
此外,泽城村“两委”关注群众需求,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打造小广场、小游园、绿地等便民空间,提升了全体村民的幸福感。焕然一新的泽城村,俨然成为一个景色美丽如画,将院景变愿景的现代化村庄;也是让村民们舒适宜居、让外来游客赞不绝口的和美乡村。
山水引人来
围绕“写生”做文章
写生基地不仅为泽城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给泽城村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如今整个村庄,围绕“写生”服务做起了文章。
站在写生驿站4层高的楼顶可以看到,每一层都有向外延伸的露天阳台,可以眺望整个村庄,也可供师生晒画、写生。“驿站有4000多平方米,具有住宿、餐饮、展览、会议等多种功能,可以容纳500多人同时入住。”麻田镇党委书记梅世明为记者介绍:“村里打造起完备的写生基地,为外出采风实践、古村探访等活动提供各方面的管理与服务,也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村民赵伟红是写生驿站业态部负责人,她原本是做小本生意的,听说村里建设写生驿站,她立马回村应聘到驿站工作。“在这里工作,一是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二是工资待遇也挺好的,日常生活足够了。比自己做生意收入稳定多了。”像赵伟红这样在写生驿站工作的本地村民有60多人,有的在后厨、有的做保洁、有的当销售。“每个人每月都可固定领3000元的工资,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呀。”赵伟红感慨地说。
写生驿站建设的同时,也让村干部发现了新的产业——“以原生态自然风光为起点,带动周边闲置院落积极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在政府的扶持下,泽城村里全力打造以“田园康养+民宿”为模式的“民宿社区”,着重保留了原有的村庄布局与特色风貌,对村内多家民宿庭院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不少村民长期闲置的房屋,经过统一改造后变成了韵味独特的民宿客栈,既满足了村民的生活,又能接待游客增加一份收入。
闫青是第一个试水的村民,她大刀阔斧改造庭院,以“餐饮+民宿”的模式开展经营。舒适的客房、精湛的厨艺,让她的农家乐很快就红火起来。谈及收入,55岁的闫青开心地说:“去年下半年收入六七万元,今年生意比去年还要好,好的时候每天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一年怎么也能挣个十来万。”
山水引人来、写生民宿全。截至目前,写生基地已与中央美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85所省内外高校达成写生研学合作意向。随着前来写生的人越来越多,老村里业态逐渐多了起来:民宿、农家乐、咖啡店、画材店、文创店、写生邮局、手工作坊……新业态散发出时尚气息,也给村民带来多种收入。
泽城村用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打响独一无二的区域品牌,实现了农村美、农民富,同时也带动了别的村子,惠及了周边6个村庄,分布在不同村子的105个固定写生点每天有不同的人来写生。
“泽城村与附近的几个片区,如今正在逐步连为一体,发展出一条围绕‘艺术经济’的乡村振兴道路。”左权县宣传部部长秦国英对泽城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写生“产业链”
和美泽城展新颜
太行雄姿,碧绿无垠。泽城村依托太行风光,大力发展符合山区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的写生特色产业,让这个太行山深处、步步皆景的小山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漫步在泽城村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上,抬头见山,低头见树,林荫之地随处可见远道而来的画家、美术生们写生泼墨,用心描摹这里的山川景色。清漳河边、田间巷陌,众多游客观山乐水,修身养性。泽城,这个古老又艺术的村落,成为左权县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快快快,快给我和它合个影,它可是我省唯一的一台咖啡机器人。”一声惊呼惊醒了在村中央一棵400多岁的国槐下小憩的一位村民闫小四,他看了看激动大叫的游客摇了摇头,又眯上了眼睛。咖啡机器人他见了没几年,可巍峨的太行山、漳河水、古树下敦厚的石头、村口的吊桥、核桃园……这些他看了几十年的景色竟然都成了外来游客“打卡”拍照的好地方,自己生活了60多年的小山村成了游客们周末休闲、娱乐、度假的好去处。
“去年泽城村人均收入达11500元,村集体收入达105.4万元,今年集体收入将突破200万元。”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对这些变化早有预估,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让田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村庄变景点,美了村庄,富了群众,这是我们的目标。”
为提升居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泽城村在统筹考虑群众生活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基础上,先后实施道路硬化、污水管网铺设、风貌改造、产业扶持、庭院亮化、美化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村庄公共设施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更加优化。同时,建成智慧乡村数字平台,为村民提供党务、政务、村务、扶贫、信息和商务等农村生产生活数字乡村综合服务;打造网络直播平台,通过互联设备和5G直播技术将该村的人文地貌、乡土民风、村容村貌以及写生群体的采风作品广而告之,在推介地域文化吸引客流、开辟农产品线上销路的同时,也为泽城乡村振兴构建了“线上线下联动推广”的立体式宣传渠道……通过一系列建设,真正实现了依靠泽城自然资源实现村民收入增长的目标,也为泽城村搭建起了通往和美乡村的“快车道”。
本报记者刘雅 实习生刘雨欣 柴诗羽
专家点评
老村求新,何去何从?左权县泽城村给出了完美答案:“守住根、留住人、焕新生”。
泽城村因地制宜,向山向水要产业,以艺术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动乡村自然价值不断释放、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百姓富”和“生态美”得到了有机统一。这个成功经验值得人们思索。
农村是创业创新的广阔天地,空间广,潜力大,前景广阔。农村创业一定要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找到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只要坚持和创新,广阔农村创业的天地一定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讲师 卫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