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深度报道

北辛店村:挖掘“大院文化” 打造美丽乡村

  • 北辛店村全貌。

  • 北辛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成志强接受本报采访。

  •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吕梁市美丽乡村建设村、吕梁市旅游示范村……在文水县,有一个村庄虽然算不上一个大村,但却是一个名村。这个村庄因为抓“清化收”壮大集体经济成为基层治理的典范,因为挖掘“大院文化”发展文旅产业而成为旅行者眼中的“诗与远方”,这个村庄就是北辛店村。

    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壮大集体经济

      5月23日下午,在北辛店村村南的连片农田里,记者看到吕梁润农集团的农机正在紧张作业。
      “我们集团在北辛店村流转了750亩耕地,其中有550亩是每亩地每年850元流转的,剩下的200亩是每亩每年650元。”吕梁润农集团种植管理团队项目负责人石玉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北辛店流转土地,是因为这里土地集中,而且适合使用菌根真菌技术,实施大豆加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通过高质量有机旱作与养种示范体系实现旱涝保收。
      “这750亩耕地其中有713亩是村集体的,剩下的是村民个人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成志强告诉记者,把土地流转给农业公司,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村集体收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乡村要振兴,必须有集体经济的强有力支撑。
      坐落于文水县下曲镇南部的北辛店,是一个有着2378口人、5100余亩耕地的传统村落,村民多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为生。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1年,村“两委”换届期间,北辛店有着20多年村干部经历的党员成志强众望所归,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在成志强看来,要想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做好土地的文章。
      上世纪90年代末,北辛店村将机动地承包到户。多年来,其中的935亩机动地属于盐碱地,收成不好,承包户或转包或撂荒,成为村干部的一块心病。
      针对村内集体土地承包不规范的问题,成志强当选后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借“清化收”工作清理将长期在村民手中不规范占用的935亩机动地收回村集体,其中768亩由村集体统一耕种经营,其余重新发包个人,规范了机动地承包问题。
      “2021年村集体统一耕种高粱,当年高粱亩产量600斤,产量约43万斤,收入77.4万元,扣除人工等成本后纯收入达37.4万元。”成志强告诉记者,2021年北辛店因为“清化收”工作突出,还受到省领导的表扬,成为当地农村学习的榜样。今年北辛店村委会又把713亩耕地外包给了吕梁润农集团,仅此一项可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0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就可以开展各项公益事业,更好地服务村民,推动全村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成志强说。

    挖掘“贺家大院”文化,激活古村之魂

      走进北辛店村,会发现有许多处散布其间的古民居、古院落,透过那斑驳的院墙和石刻,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成志强告诉记者:“村里古建筑院落、古戏台、古祠堂、真武庙等建筑一应俱全,每个院建筑风格各具特点,有砖雕、石雕还有木雕,一百多年来虽然年久破损,但整体保存完整,大部分都可以修复。”
      据了解,北辛店村的古民居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贺家大院为主的古建筑群院落。
      “我们村紧邻平遥、祁县,与晋商文化一脉相承。明清时期,村里人就形成外出创业经商的习惯,直至现在,全村2300余人,有1/4的人在外经商。”成志强告诉记者,北辛店一直延续着晋商文化。因村里贺姓人居多,以贺家大院为主的古建筑群,是现在保留最完整和最多的院落。贺家在祁县乔家做到票号掌柜,在平遥古城有一条街的商铺,直到现在村里都延续着晋商文化。
      行走在北辛店村,随处可见的二十多座古老院落默默展示着贺家历史的辉煌,记载着贺家厚重的文化。
      2016年12月,北辛店村成功申报第四批中国古村落之后,这些古民居就开始得到保护和修复。该村利用其靠近平遥、乔家大院的区位优势,利用招商引资,民宿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018年8月10日,文水县下曲镇北辛店和山西汖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发展民宿旅游项目。根据规划,北辛店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打造民宿集群,配以田园综合体,分三期实施,到2026年完成。“我们用古民居使用权入股,解决了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古村落将由‘死宝’变为‘活宝’。”成志强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北辛店村围绕民宿旅游项目,实施人居环境改善、电网改造、村道拓宽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古村落维修及环境整治等13项工程,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全面开启新时代发展之路。
      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水人梁大智的眼中,“贺家大院是北辛店的灵魂,体现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北辛店贺家大院民宿的发展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探索和实践。”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和美乡村

      在贺家大院一号院旁边的公共活动场所,记者遇到正在打乒乓球的两位村民:58岁的王增元和64岁的贺永保。
      “咱们村的环境卫生好,道路硬化,街道亮化,厕所改造,环境绿化,污水处理,样样工作都抓得好。多亏有个好支书带着一个好班子。”满脸笑容的王增元告诉记者,北辛店村在书记成志强的带领下,这几年面貌焕然一新,从人们的认识到环境再到人们口袋里的钱,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带头。北辛店村党支部一直是文水县基层党组织的标杆,特别是成志强上任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建设、倡导文明新风、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激发了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动力。
      “我们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中,对全村党员干部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积分管理制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全村所有项目资金全部进行四议两公开、四监督。”成志强说,真正的美丽乡村要和基层治理融为一体,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据了解,近年来,北辛店村大力引导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殡葬改革、文明祭祀”的新风尚,取得良好成效。
      “我们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破除陈规陋习。村委会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设立村民道德公示栏,制定文明积分评分细则等制度,分级分类评选表彰身边好人、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先进典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成志强说。
      大学生村官李晓虎见证了北辛店村的变化,“我2021年底到村工作,2022年咱们村被列为吕梁市的市级乡村示范村,投入了300万元资金,用于村容村貌整治和贺家大院这种古文物的保护。现在环村路、田间道路都焕然一新,全部都安上了路灯,整个村里的环境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里实施的是积分制管理使得村的风气有了极大的改善。”
      “在乡村振兴的大好形势下,在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抓好村容村貌的建设,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让北辛店变得更美更富更和谐!”成志强信心满满地说。

    本版摄影杜淼
    本报记者柴俊杰 实习生帖清修

    专家点评

      北辛店村的发展,诠释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着力点。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农村要实现宜居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水平必须跟上,北辛店村硬化道路,亮化街道,改造厕所,绿化环境,处理污水,让村里的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宜业是关键,北辛店村打造贺家大院,活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走出了传承文化与实现增收同步的好路子。同时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注重乡风文明,实现了“硬件”与“软件”两手抓两手硬。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和乡村治理同步系统推进。北辛店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根本,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抓手,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发展注入永久活力。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教授、山西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秘书长 孟永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30期

    • 第2023-06-27期

    • 第2023-06-20期

    • 第2023-06-16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