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0岁,与老伴冯改花结婚55年了。
55年的婚姻,在我们当地被称为“绿宝石婚”,也称“翡翠婚”。就是说,双方经过55年的磨合,就像绿宝石、翡翠一样经典,夫妻之间虽然渐渐少了恋爱的甜蜜,却多了亲人的温情。回忆这55年来的婚姻,不但充满了纯真的爱情和亲密无间的亲情,而且经历了无数的困苦与艰辛。其中,有欢笑,也有苦楚;有乐趣,也有悲伤,但这都是我们55年来难得的经历。
冯改花爱人不爱财。我俩是1968年结婚的。那时家境比较贫寒,为了解决彩礼问题,父亲向别人借了200元,离当时的彩礼钱还差40元。父亲给改花爸妈送彩礼时,很不好意思地说:“不够一份彩礼的钱,等我有了,一定补上!”她爸说:“补啥呢!不足就不足吧!”
后来,她的同伴们知道了此事,就在一起议论:“不要白不要,起码要给够一份礼钱啊!‘等我有了,一定补上’,那不是‘痴人说梦’吗?”改花却说:“只要人好,肯干,对我好,就行!就是不给彩礼我也嫁!”
结婚后,父亲把账单交给了我。我怕露了穷底,就把账单压在了箱子底下的一本书里。没想到被她发现后,她却对我说:“娶媳妇盖厦(房子),提起害怕!结婚能不向人借钱吗?有账咱不怕,只要咱俩好好干,还了账不就行了。”
次年麦收时,生产队为了解除社员的困难,曾办了一个汤菜灶,就是自备馍馍,队里只管汤菜。吃饭时,绝大多数社员吃的都是麦面馍馍,可我家吃的却是玉谷面馍。别人对我父母说:“人家是新媳妇,你就不能想想法子吗?”队长王拴虎知道后才给解决了一点细粮。但那时的冯改花却没有说出一个“怨”字来。仍和大伙面带笑容上地,欢欢喜喜收麦。
后来,因为家里人越来越多,父母就把我们的家按弟兄三个一分为三,我只分到两间房、两个碗、两双筷、一口小锅和一个勺子。
我觉得分得少了,冯改花却说:“‘分’字头上有把刀!不要争东论西的为难父母,老人说啥就是啥,不要给老人出难题。”“光景不是分下的,而是干出来的!只要咱俩好好干,一切都会有的!”我万万没有想到,她能这样想得通,看得开,明白事理,与此同时也深深地教育了我。
一次,她没和我商量,添置了一些灶具,我就埋怨了她几句。不想,这却惹恼了邻居们,他们数落我:“行了吧,人家够节约的了,你不做饭不知做饭的难,没有灶具咋能行?不信,你去试试!”这劈头盖脸的训斥,我服了,自知理亏,就多次向她道歉,还主动到集市上买回来一些急用的灶具交给她。
1969年,队里批准了我的院基申请。她就和我没黑没明地拉土、打墙、做土坯、填院基,赶到新房建成后,她都瘦了一圈儿,上秤一称,掉了十五斤膘,我心疼地对她说:“你跟上我受苦了!”可她说:“这有啥!人活在这世上不就是‘干’嘛!没有前期的苦,那有后来的甜。要不是‘干’,那能住上新房呢!”她的几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似火炉,也似蜜,既鼓舞了我对生活的向往,也增添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干家里的活,她勤勤恳恳;干集体的活,她也拼着“老命”。不久,队里开始平田整地,她不论和谁搭班,都不惜力气,也不偷奸耍滑,逮住小平车,就不知道“歇”,一直拉车不松套,男人说她“像个男子汉”,女人说她“哪个敢说女人不如男”!此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又激动又心疼,就在做饭时给她煮了两个鸡蛋补补身体。
还有一件事,至今我也难以忘记;那就是我的性格太暴躁,一见不顺心的事就火冒三丈,甚至与妻子动手动脚,接着就是冷战,几天都不说话。可是有一条我很感激她:俩人虽是冷战,可在吃喝上从不另眼相看,该怎么照顾还是怎么照顾,从不因为打闹而“罢工”或走娘家。事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娘家?她说:回娘家才是憨憨哩,自己生了气,还要给娘家父母找不痛快,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再说,生气不养家,何必给娘家人找不愉快呢!在这方面,我不如她,她心胸敞亮、心态平和,对她这种处事行为我敬佩之极,她算得上是农村妇女的楷模。
改花不仅对我照顾有加,对儿子更是母爱深深。一次,儿子因病在万荣骨科医院治疗两个多月,她都不厌其烦地精心照料,又是喂汤喂饭,又是端屎倒尿,又是洗头擦身,从无半句怨言。难怪儿子至今都把《游子吟》挂在嘴边,时不时会念上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改花现在78岁了,一有空还为孩子服务。比如,儿子在村里开了个农忙烧饼铺,她就成了儿子的后勤部,又是给孩子做饭,又是给孩子送饭,又是给鸡蛋剥皮,又是剥葱捣蒜,做了许许多多的基础工作。
记得有一年,秋雨连绵、棉花采摘不回来,棉农们就利用小雨或雨暂停的间隙,把带壳的棉花揪回来再剥。她怕孩子忙不过来,就把大多数带壳的棉花运到我家由我俩代剥,一直剥到深夜一两点钟。她这种“宁叫自己累断腰,不让孩子苦中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用“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家人”这句话来形容她一点儿也不过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吃苦耐劳、节俭与善良的美德。
人常说:婆媳之间有解不开的疙瘩,我认为这是一种扭曲的说法。我家有四个儿媳,婆媳间就像母女或朋友一般,关系相处得相当融洽,从未高声说过一句话,更谈不上口角之争了。她们时常聚在一起,柔声细语、谈笑风生,无话不谈。如果谁家有了事,改花就会叫上大伙相互帮衬,不论你我。婆婆做了好饭,就送给她们吃,媳妇们也会争着给婆婆添单加棉来装扮婆婆,彰显了婆婆同媳妇间的团结友爱和尊老爱幼的精神。
这些年,在改花的影响下,我也逐步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多商量,多交流,这样做又给小辈做出了一个榜样,家庭生活也迈进到畅快、愉悦的幸福大道上。
这都是老伴冯改花平素间的所作所为,为我和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标杆,故以《老伴冯改花二三事》以记之。
王志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