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彩墙灰瓦、绿树成荫,这里街巷整洁、三步一景,这里家家户户都通天然气、上下水……穿过市区,走进距太原市8公里处的杏花岭区中涧河镇窑庄村,处处可见一派幸福安康的美丽乡村景象。
近年来,窑庄村党支部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多措并举,“以农富民、以企强村、多业并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安居乐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古村落旧貌换新颜
东山深处,杏花岭区中涧河镇窑庄村,远远看去,山间的树木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50%,生态环境优美,属典型的山区农村。自2022年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工程项目推进实施以来,窑庄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现在居住环境太好了,村里的村民素质也提高了,我们现在生活上也很便捷,和城里人没啥区别。村民都特别注重生活环境,而且现在有很多垃圾站,生活很便捷。作为环卫工人的我,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点也不觉得累,我只要保证有个健康身体,再多干几年没有问题。”在村务工的村民刘引弟说。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润全告诉记者,自杏花岭区委、区政府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村里进行了拆违治乱、村街村巷硬化全覆盖、太阳能路灯全覆盖、户厕改造全面完工、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公共浴室、生活污水全部进入市政管网等一系列整改措施。现在的窑庄村大街小巷墙面全部彩绘,古朴典雅、整齐划一。截至目前,窑庄村先后荣获山西省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生态美村、集体经济富村的发展之路。
在太原市杏花岭区窑庄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楼房虽然只有三层却功能齐全,便民服务大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廉政文化室、村史展览馆等十多个功能室。党群服务中心周边是小游园,沿着游园内的步道前行,闻着花草香,看着两旁的美景,非常惬意。
王润全说:“以前,因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里道路尘土飞扬,生活污水乱倒乱流,柴堆、煤堆、粪堆、料堆以及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为让村里环境全面改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动员,努力统一思想,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把群众的评价标准作为我们的工作标准。以前我们这里环境差,村民们都不想在村子里待,纷纷外出打工赚钱。经过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居环境大变样,如今村子变美了,不少村民也回来了,追求品质生活和身体健康。”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要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
王润全对记者说:“窑庄村原来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长期以开采煤炭、砂子、石料为主要产业,随着煤矿、石料场的关闭整合,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谋生。近年来,窑庄村党支部改变思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万元,目前,已连续五年为村民分红。村集体产业强了,村民‘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王润全自2002年开始在村任职。20多年来,王润全一心想着百姓生活、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他多次与村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协商研判,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将经济发展的触角延伸至农产品加工、建材加工等产业。利用本村资源,引进太原东山东兴煤业有限公司,今年已为村集体创收40万元。类似这样的项目,窑庄村还有疗养院、渣土填埋场等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3600余万元,现在已达到60%的村民在村就业。
现在的窑庄村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土地、历史文化等资源,积极吸引企业投资,精心培育农旅产业。与企业合作投资打造的生态农场、羊驼养殖基地、种植园、农事体验园项目相继实施,每年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逐步形成农业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度假、特色民居体验、文化旅游康养、森林绿色林海等特色产业,村民入企务工,拓宽增收门路。
在东西山旅游公路旁,距窑庄村3公里处,便可到达占地1100余亩的小森霖生态科技园、海棠湾主题公园,该项目是2022年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主题,项目的建成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集旅游康养、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亲近自然于一体的生态产品,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上面的空气特别好,每到周末我们就想带着孩子来这里放松放松。现在我们住在村里,虽然是年轻人,但我们也不想离开。”该村党支部委员王秀琴说。现在窑庄村正在修建一个旅游接待中心,目前已接近尾声,再过一段时间,让每个来窑庄旅游的人不仅有景可看,还有美食可品,为村民增收拓宽渠道。
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为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窑庄村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网格化党建、帮办代办点、志愿服务台等,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村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严格落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窑庄村每年还进行一次“最美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典型评树活动,引领广大妇女在重家庭、扬孝德,重家教、让孝老文化在村里源远流长,让村里的年轻人引以为鉴,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久久传承。让更多家庭积极传承文明风尚,以家庭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为方便村民生活便利,窑庄村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的三星级村办幼儿园,目前可容纳170名儿童,基本满足了在村所有适龄儿童需求。在村里,不仅孩子有学上,还有卫生服务站、小商超等,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今年76岁的苏富生是村里的老支书,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近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也提档升级。大家不仅用上了天然气,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特别是解决了冬天取暖和污水处理这两个农村大难题,现在和城里没什么区别。而且现在村民不出村,就有钱挣,已连续5年分红,拿到手的钱可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是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王润全书记带领大家干出来的。
王润全说,下一步将借助红色资源,发展研学培训产业、打造民俗文化、依托太原文化,启动窑庄文旅文化,依托抗日英雄齐世铭故居,发展红色文化,通过红色研学,集红色主题教育、产业融合发展与集体经济增收为一体,壮大窑庄发展。
本版摄影雷艺彤 王秀琴
本报记者史晶雯 米玲
专家点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表述饱含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价值追寻与目标界定。窑庄村的独有资源一是区位优势,位于城市近郊。二是生态环境优美。因此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就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生态宜居的内核是倡导绿色发展,以低碳、可持续为核心,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同时也是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窑庄村在党支部带领下,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好去处,一层内涵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但更重要的是让农村成为农民能有稳定收入,获得更好生活的去处。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