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太行山,濩泽好风光。晋城市阳城县,古称濩泽,西汉置县,唐天宝年间改名为阳城。在其1968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太行、太岳、中条雄伟巍峨、山色壮美,沁河、濩泽河、芦苇河连绵悠长、灵动秀美,娘娘池、润湖、九女仙湖水光潋滟、涟漪清丽。阳城素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精彩地呈现着生物的多样性,而且自然景观同样千姿百态,每一座山脉、每一道河流、每一处田涛,都可以领略到阳城的灵动与美妙。
过去,因为没有一条高质量的通畅公路,阳城县南部山区的优质资源大多都是“养在深山人未识”,人们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如今在巍峨连绵的群山深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城段蜿蜒盘旋,东起东冶镇月院村,与泽州太行一号公路相连,向西南经董封乡口河村出西哄哄与黄河一号相接,全长94.8公里,贯通了东冶、蟒河、河北、横河、董封五个乡(镇),辐射了南部山区1115平方公里。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城县按照“选方向、定行动、强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路景村业一体谋划、互相支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
处处皆风景 打造生态康养“中国品牌”
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水流丰沛、奇峰林立……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称的蟒河景区位于阳城县东南35公里,总面积5573公顷,是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秀险幽奇”,集人文、山水、动植物等景观于一体。顺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记者一路前行,来到了蟒河镇。
近年来,蟒河镇根据蟒河景区的康养旅游资源和“中国茱萸湾”地域品牌优势,实行片区四村差异定位、差异发展规划原则,按照“吃在泥河农家”“住在甜蜜小镇”“游玩山茱萸谷”“购物寺沟驿站”不同重点打造,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全景蟒河”,提升了蟒河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蟒河高速口的开通,太行一号公路将蟒河镇与周边乡镇串珠成线。
今年5月21日,携程度假农庄·太行蜜境联营店正式投入运营,在美丽的高山峡谷中,一座座现代几何式民宿林立此间,颇具科技感的现代民宿建筑与原始生态森林彼此碰撞,相互辉映,形成强烈的对比又融为一体,化作一处独特的风景。除度假农庄的建设外,携程集团还将以三年为周期开展营销推广计划,对蟒河镇的文旅康养特色产品进行包装、营销、规划,从民宿产业升级、产品生态构建、旅游服务提升、营销引爆等多个维度,助力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蟒河镇党委书记崔江介绍,这一成功典范,是蟒河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引进旗舰运营企业,借助携程的市场号召力和业界领导力,促进蟒河镇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快速实现的生动实践。建成后将有效推动阳城县农业生态观光游、民宿文化体验游、乡村康养休闲游、农耕生活体验游等深度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同时该镇积极推进联动发展、标准发展、品牌发展,共有5个村集体,16个市场主体,500多农户,2000余个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和经营,每个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0余万元,每户农户可增收2万余元。
除蟒河精品片区外,阳城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五大配套系统按“六驿·六景·十八亭(停)”进行修建,总投资50余亿元。错位发展,谋划了三大片区,太行骑栖营以横河为中心,包含骑行、旅游、农业、康养、文化五大产业板块,打造北方最美山地骑栖营地;中国茱萸湾以蟒河为中心,以山茱萸为媒,涵盖茱萸、旅游、中蜂、康养、农科五大产业板块,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山水生态康养旅居目的地。太行红叶谷以东冶为核心,打造包含太行绝壁、沁河激流、金秋红叶等一批南太行独领风骚的景观节点。今年以来沿线乡(村)共接待游客21.64万人(次),累计旅游综合收入3796万元。
村村有特色 打造乡村艺术“独特景观”
沿途驱车到达横河镇已是午后,在盛夏的骄阳下,这个小镇在青山的怀抱中展现出五彩斑斓的别样风光。红色的石头建筑,绿色的专业骑行泵道,彩色的旗帜在碧蓝的天空下随风飘扬。户外骑行,是横河镇的一张“金色名片”。这里已举办过六届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大赛,太行山深处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镇,如今因打造特色“骑栖小镇”品牌而惊艳四方。
横河镇副镇长吴丹向记者介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贯通后,横河镇党委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骑栖”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2020年,横河围绕晋城市第一批“百村百院”工程——“动感骑栖小镇”打造特色品牌,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在横河落地生根。今年5月20日第六届山西阳城“析城山”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在动感横河骑栖小镇开幕。来自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河北、江苏、湖南、江西、福建、贵州等10个省、自治区的选手齐聚盘亭河畔,逐梦动感横河之旅。
如今的横河小镇,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以横河小镇为中心的太行骑栖营片区,围绕国际赛事需求建设的骑行广场、骑行泵道、越野赛道、骑士酒吧、盘亭民宿等骨干项目已投入运营。该项目覆盖了横河镇、董封乡及河北镇的暖辿、护驾、东交、西交、对桥等村,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概算总投资23.2亿元,主要包括骑行、旅游、农业、康养、文化五大板块。项目带动5个村,村均集体增收20万元,带动农户3000余户,通过房产入股,开发农家乐、民俗等形式,户均增收2万元。
多彩的太行一号公路带领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的董封乡李圪塔村,这里地处晋运两市三县的交界地带,衔接“太行一号”和“黄河一号”两条旅游公路,交通区位优越,气候环境怡人,生态条件良好,是康养休闲、观光旅游、艺术创作的绝佳去处。
2021年3月,阳城县锚定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的主要节点,在李圪塔村启动实施了“画家圪塔”艺术康养小镇项目。该项目是晋城市委市政府“百村百院”康养特色村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2.4亿元,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艺术、文创、养生、观光、旅居为一体的康养艺术小镇。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4个村集体,140户农户,131个劳动力参与建设及服务,流转土地25亩,共盘活房屋254间4310平方米,每个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
村党支部书记张永乐带大家参观已完成的一期项目,投资4500万元,利用李圪塔村的旧粮库、影剧院、经联社的废弃办公用房,改造建成了剧院魅影民宿、观山水美术展馆、下沉广场、咖啡休息厅,及多功能会议室和智慧停车场。
张永乐介绍说,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便捷交通及横河动感小镇、析城山地质公园等周边旅游景区景点串珠成链、相互映衬,“画家圪塔”已成为一个乡村艺术的“人文景观”。目前村里正积极与山西非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西一建昆仑建筑公司沟通对接,推进项目二期、三期顺利完工,进一步提升李圪塔村“画家圪塔”知名度。
借势兴产业 打造阳城特色“生态产业”
药用价值极高的山茱萸在蟒河分布最广,历史悠久,因此蟒河又称“山萸之乡”。蟒河镇是全省唯一一个成规模种植山茱萸的区域,山茱萸产业更是蟒河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太行一号公路通车后,阳城县重点打造“中国茱萸湾”项目,在山茱萸“扩面增值”“种植观赏”“接二连三”上突破,把山茱萸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涵盖“种养加”“文旅康”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概算投资27.1亿元,包含五大产业、18个子项目,将以山茱萸为媒,包装打造推介最具吸引力的亲水生态康养旅居目的地。
为持续做大做强山茱萸主导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业态,最大限度提升产品影响力和附加值,蟒河引进社会投资主体打造开发山茱萸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3.2亿元,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传统产业,通过高精技术研发、标准化种植管理和加工生产、互联网推广和营销、品牌建设等模式,创建新时代“山茱萸+”经济发展体系,打造横向纵向结合的全新山茱萸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达上亿元,可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和带动周边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就业,提高群众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并促进当地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山茱萸产业良性竞争和科学发展,真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蟒河镇党委书记崔江说:“下一步,我们将借助茱萸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传统节日重阳节关联,拉长产业链全力打造茱萸的深加工产品,与蟒河茱萸湾的生态康养的‘中国品牌’相匹配,相信蟒河镇的产业发展将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牛心温村,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地处析城山腹地,高低起伏,居民建筑呈阶梯状沿山而建,分为独户院、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院套院等多种布局,多为青石土墙黑瓦的木石结构,村落布局结构完整,路网交通基本保存完好,生态水系、水井等原有生活设施保存比较完整。2017年前,牛心温村以种植药材、养殖土蜂、种植小杂粮为主要收入,附加出售土特产。由于村内常住人口少,加之远离镇区,村民收入始终不温不火,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只有6099元。随着太行一号公路从村边穿过,牛心温村村支两委围绕县委提出的“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产城融合”大格局战略,对照“生态美、百姓富、县域强”的发展方向,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索建立了“靠文化、靠山水、靠旅游、靠民宿”的发展新模式。
如今,穿过古香古色的标志性村寨门牌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唯美的画卷:蜿蜒宽阔的青石板道路;道路边相得益彰的木栈道和观景台;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格外惹眼;青石板街道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青石蓝瓦特色民宿;成群结队的蜜蜂在花丛中漫天飞舞;上山的森林别墅区游人如织……牛心温村旧貌换新颜,一个富有田园诗意的精致村落已然成型。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一条对外开放、思想碰撞的大动脉,一个风光旖旎、文化荟萃的博物馆,一条商贸繁荣、产业兴旺的经济带。一条路打开了一扇开放的大门,一条路让一个地方“活”起来,太行一号公路阳城段,形成了“以路带村、以路兴产、以路富民”的良好新形态,相信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城县将走出一条无比风光的乡村振兴示范道路。
吉学东 郭鹏白 丙智/图
本报记者裴彦妹 实习生柴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