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蒲县全面推行“党群同行”积分管理模式,创新设置积分“存折”,对党员、群众进行量化管理,织密三级组织体系,完善党员群众相关联的积分体系,搭建服务体系,拓展丰富应用体系,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走出了一条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子。
从2018年开始,蒲县创新开展了“道德银行”积分管理,为每个农户设立一个积分“存折”,“存折”不存钱,存的是老百姓的文明善举。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就可以量化存入相应积分,凭积分参评“星级文明户”或兑换生产生活用品,收获物质精神双重荣誉。积分管理把无形的“道德”量化为有形的“积分”,在全县很快形成了比学赶超、向上向善的氛围,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为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县委决定增设党员积分体系,让党旗在乡村治理一线高高飘扬。积分“存折”2.0版应运而生,即党群同行,党员、群众同步积分管理、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织密组织体系。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首先要把党组织建强,打通“神经末梢”。在这方面,蒲县建立了村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体系,为党组织领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打下了基础。一是建强“微堡垒”。优化设置209个微网格,同步成立党小组,党小组长优先由青年党员、后备干部、离任干部等担任。二是打通“微循环”。按照就近、就便、就亲、就熟原则开展党员联户,2063名在村党员联系常住农户,197名流动党员联系外出务工农户,承担联系走访、政策宣传、议事协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5项职责。三是选优“微助理”。开展结对共建,220名乡镇干部、209名县直机关党员包联微网格党小组协助工作,每月到村不少于2天,进一步增强了治理力量。
完善积分体系。为更好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蒲县设计了两套积分体系,并将两本“存折”关联起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是党员积分突出“示范”。除了把参加党内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等“规定动作”作为基础积分纳入量化管理,重中之重的,是设置正向积分,对党员联户表现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党员积分“指挥棒”作用,党员参与村域治理更有底气,服务群众更加积极。二是群众积分突出“主体”。设置了爱党爱国、创业致富、生态环保等10方面90余条评分指标,涵盖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方面面,引导群众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村域治理。群众凭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积分较高的优先获评“星级文明户”。三是建立党群积分联结机制。党员正向积分与包联户表现挂钩,农户在包联党员的示范引领下成功获评“星级文明户”的,为包联党员同步加分;农户存在无理缠访闹访等负面情形的,对包联党员酌情扣分。同时,赋予包联党员道德积分发放、“星级文明户”评选、入党入团等推荐权,党员在基层治理中既是“参与者、引领者、示范者”,还坐上了“裁判席、评委台”,实现了党性和道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搭建服务体系。有了积分管理“指挥棒”,各村党支部还主动出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党群同台共唱一出村域治理“好戏”。一是联民心提升“温度”。联户党员需在包联户门口悬挂公示牌,公开包联任务和服务事项。由党员牵头组建联户微信群,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推送、民意收集等。在村党员每周开展一次“敲门行动”,拉家常、送温暖。二是主题活动拓展“广度”。村党支部围绕上级部署中心工作、村域治理基础工作、乡村发展重点工作等,结合主题党日开展“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带动群众收集意见建议、现场说事议事、调解矛盾纠纷等。三是吹哨报到挖掘“深度”。对于难以解决的大事要事,村党支部协调乡镇党委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由相关县直部门下沉解决,并给出积分评价意见。县直部门服务基层治理的积分,由县委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
拓展应用体系。一是积分变“数据”。开发积分管理系统,实现微网格党小组日常记分、村“两委”集体核分、乡镇党委公示亮分线上流转,融入信息发布、事件督办、特殊人群监测、生活缴费等功能,打造智慧治理生态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精准了解掌握基层百态,辅助治理决策。二是积分变“服务”。探索积分超市市场化运营,由村发公司联合第三方连锁经营,盘活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闲置场地,提供日用百货、快递收发、理发洗浴、农资供销等生产生活服务,拓展积分兑换范围,提升村民生活便利度。三是积分变“信用”。与县域内多家银行合作,采取贷款贴息、整村授信等举措,累计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支持星级文明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蒲县积分“存折”2.0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村党支部全程主导积分管理的制度设计、组织实施、结果运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环节,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积分管理把支部建设与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乡村治理的落脚点放在解决民生实事和推动中心工作落实上,引导党员、群众在一线服务发展、展现作为。把农民的急难愁盼和切身利益纳入积分管理,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治理、参与治理,凝聚了智慧力量。坚持公平公正,力戒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做到了群众满意、党员认可、组织放心。积分管理破除了村域治理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怪圈,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积分可存可取,善行可触可感。积分管理让党员有底气、村民有志气、发展有生气。蒲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称号,孕育出了山中、黎掌等一批和美村庄。 (刘静娴 朱岩)